外资企业竞相进入的东南亚市场,已经出现担任管理层及经营高层的当地高端人才薪酬超过日本人的例子。熟知当地商业习惯、能够为当地与总公司架设沟通桥梁的人才非常稀缺。随着人才争夺的日趋激烈,印度尼西亚的日资企业管理岗位的薪资5年上涨了70%,企业的负担也因此加重。按“年功序列”发放薪资的日本企业的薪酬制度在东南亚迎来转折点。(编者注:“年功序列制”是日本企业的传统工资制度,即论资排辈,工资随着随员工本人的年龄和企业工龄的增长而每年增加的制度)
|
与当地员工进行交流的保圣那印度尼西亚的副社长Layla(雅加达) |
“在印尼,人脉决定业务成功与否”,有着印尼和日本血统的Layla Jawas(44岁)用一口流利的日语说道。
Layla在日本的大学毕业后,曾在日本综合商社等任职,此后又相继在印尼驻日大使馆以及雅加达的印度尼西亚贸易部工作。日本大型人才服务公司保圣那的当地法人保圣那印度尼西亚就是看重了她丰富的政府机构人脉,2014年3月Layla进入该公司担任副社长。
印尼董事级年薪近155万
美资人事咨询公司日本美世(Mercer Japan)表示,在印尼,董事级别以上的薪酬加上各种补助,年薪近3千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55.7万元),超过日本的2千多万日元。保圣那方面虽然没有公开Layla的薪资待遇,但是保圣那印度尼西亚的社长贞松宏茂社长表示,“考虑到工作内容的重要性,薪酬高是理所当然的”。
保圣那对Layla的期望值很高。该公司不仅为进入当地的日资企业介绍人才,还帮助办理设立公司时的相关手续等。日资企业想要顺利进入当地,需要精通当地政策和法律制度的人才,但贞松社长表示,“日本人拿到手的消息往往不够及时”。了解政府职员脾气秉性的Layla正好可以弥补这样的不足。
在美国通用汽车等跨国企业决定正式开拓东南亚市场的情况下,通过提拔当地人才进入管理层来打造经营基础的日系企业也在不断增加。甚至还出现了将企业的经营交由当地人员负责的情况,例如永旺在2011年就提拔了马来西亚土生土长的人员来担任当地法人的最高领导。
不过,外语能力和任职经验达到日资企业要求的人才并不多。包括管理层在内,对有能力人才的争夺变得愈加激烈,薪酬也水涨船高。
一家在泰国设有投资基地的日资能源企业的社长抱怨“屡屡发生人才流向欧美同行企业的情况”。该公司为泰国籍的管理人员配有带专职司机的公车,并在40多岁就给予比日籍管理人员还要高的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19万)的月薪来挽留人才。
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调查,从企业每年支付的基本工资加各项津贴的总负担额来看,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非制造业课长级人员在2014年为2万1282美元,5年间上升了70%。
欧美式绩效型薪酬推高整体水平
在Transcosmos等信息处理服务与软件开发企业相继进入的菲律宾,工程师的平均月薪为3万~4万日元,但经理级人员的月薪则达到13万~14万日元。日资IT企业管理层无奈地说,“原以为人事费便宜才来的菲律宾……”。
在东南亚已经扎根的欧美式绩效型薪酬制度也在推高薪酬。管理层人才通过不断跳槽来追求职业发展也成为普遍现象。而企业方面也在尽可能争夺能力更高的人才。
日本美世的白井正人指出:“日本企业非常注重薪酬的公平性,一直将管理层的薪酬压得很低”。以“年功序列”为基础的日本企业的“公平性”在增长型市场上很容易成为企业短板。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