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眼(341)服侍身外物
2020/11/19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健吾:这阵子和朋友聊天时,不论日本和香港朋友,大家都好像多问「疫情何时了」,多于「疫情何时惯」。大家都好像是希望,疫情可以尽快完结。但又有另一边的人说,其实疫情不会完结。这个新冠肺炎,最后就会像流感一样,变成风土病。
这些年来,有些香港人自恃「不认命」,总是以不认命作为他们的人生目标及奋斗哲学,视其为正能量教诲。面对什么,都要据理力争,有什么不公不义的事情,记得要说出来。不会惯,不要惯。
只是,有时候看着这些一读就会令人鸡皮干瘩都爬出来的正能量金句时,都会令我想起念大学时的老师,尤其是教授初级日语的老师。当他们面对学生有点「怨言」,投诉说教程太多有太多生字要背要默的时候,都会教训我们,日本人的核心价值,是「我慢文化」,先忍受,再想办法:忍一忍,就会好,事情变好了,一切好办。忍一忍,事情变得更差,你也会更懂得去做决定。所以,我从来都对教日语的老师由心的尊重,教授语文,从来都不是教你如何讲,而是教你那一种语文的人,如何做人。而且,背诵初级日语这些沉重却必需的教程,都可以加入人生大道理,倒是很不简单。
这阵子的疫情,令上课的互动,有点窒碍。平日面授,我会看着学生表情做回应。他们有皱眉或是问旁边的人他在说什么,我会直问,你是不是有点不明白,我可以再解释,顺道再对学生说「你有不明白是合理的,可以的,正常的。不明白就是不明白,坦白承认,人才会有进步」。但现在学生们都不愿意开他们的镜头,尤其是他们不想被我知道,他们在自己的睡房一边跟女朋友(或男朋友)亲热一边上课,我已不可以知道,他们的表情若何,他们是否会上课。科技可能有机会会令人生活改变,只是向变好还是变差的方向?
还得看人的造化。
科技的出现,是应该令人可以省却多点烦恼。只是在转化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烦恼吧?而身为父母的烦恼,倒是比子女多?
在课堂讨论「日本社会」的时候,我们都会说「父不在」是日本女人的其中一个成就。简言之,就是将「男主外女主内」的教条实行到底。男人整天在外工作,在公司打拼,下班后跟同事老板去喝酒,都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应在家庭出现。而把丈夫打理得健健康康,企企理理,长时间不在家,那就是一个成功的母亲。现在疫情来了,大家都留在家中,在家中需要「在宅工作」。一个家庭,可以有几多台电脑,几多张书斋,才够一家三口(爸爸,哥哥,妹妹三人)同时工作兼上课?工作时候要聊工事的电话,开Zoom 的会议,晚上还要搞远距离饮酒会,大家各自各准备自己的酒,然后再留在萤幕面前多留两三个小时,不知道要说几多拉七杂八的说话,又没有「终电」这个要酒会完结的催命符,大家又好像不知道如何自处。
回看香港,「家中很细家中只有几米」这种居住空间,早就令「在家工作」的香港人,早就快被迫疯。有香港居住的读者向我反映,家中只有四百平方呎的空间,却要塞四个人。刚上初中的哥哥还算叫可以自己登入学校的网站,在上小学的妹妹,每次上课,登出登入,都不知道为什么很有问题。有家长说,有些小学生根本不能登入学校网站,本来应由教师处理的工序,把知识交到学生手上这一个工序,就嫌好像由老师转嫁到学生手上。但在学校的那一边,就好像说到,把学生带到学校,是家长的责任。那么在虚拟世界中,令老师可以点到学生名字的责任,又怎会是在老师身上?就像,有很多自称没有适当电脑器材的贫困学生,都说没有钱买电脑,令只用「手机」这项相对比较是必需品上Zoom 课的学生,出现知识及参与度的差距。但,again,学校那一方又会说,如果学生没有钱买文具,买校服,又是校方的责任吗?校方只是决定,上课要用那一份文具而已。当你决定了要用网上教学(只是事实上我又有点不理解,为什么香港的学校,又或是日本的学校,一定要上课。不上课,少学一阵子,会天崩地裂吗?我们在经历改变世界大局势的事情,上少一点学,有很大不了吗?),那文具,即是那支手机,那台电脑,当然是家长的责任,又要学校去处理吗?
香港小说家亦舒曾言,有多一件身外物,就要「服侍」多一件身外物。你不是在用他,你好像在服侍他。你看看?面书,推特,Instagram,抖音这些软件, 是我们在用他,还是他们在玩我们?
健吾 简历
80年生,香港专栏作家、香港商业电台节目《光明顶》、《903国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及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讲师。著书超过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东亚流行文化软实力及多元性别关系等议题。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