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眼(291)日本人好吃惊
2019/10/31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健吾:最近跟台湾的朋友相处多了,大家都有在日本留学的背景,所以很多时候都会把「日本」当成话题。客厅的电视频道,都会播日本的电视节目。某天,他就对我说:「你看看这个电视节目表?除了阿部宽那套《熟男还不结婚》,所有节目都是这样子的。」
什么样子?某台湾的有线电视台播放的日本语节目,节目名字是这样的:
日本职人好吃惊。
生活好吃惊。
移居世界秘境日本人好吃惊。
日本太太好吃惊。
生活好吃惊。
日本秘密有房好吃惊。
如果有外星人看了这个节目表,大概会认为日本人不用吃食物维生。日本人在地球是特殊的物种,像彼思动画《怪兽公司》的怪物一样,是吃「惊」维生的。
这些节目,大抵是把日本的综艺节目碎片收集在一起,有点像唐人街式的「炒杂碎」。有些是像《嫁到世畀边缘》的日本太太生活特集,解说日本太太们面对什么「文化冲突」。有些是生活小撇步,有些是职人的专题特集等等。出产的电视台,有大有小。有的是地区电视台,有些是全国的电视台。比较有趣的是,当我回到香港或去了台湾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台湾和香港会播放很多日本人都没有看过的地方电视台的制作。像香港某电视台的点播平台(VOD)原来就有北海道地道海鲜食店的介绍,也有一个由男模特儿游食广岛甜食店的节目。去的地方,没有车子几乎是没有可能去到的。也许选节目的那些节目买手,也觉得没有所谓吧。会去的香港人,看了就会自行租车去自游行,不去的话只要那个地方是「日本」,就可以了,对他们而言,没有什么分别。
书写日本,论述日本,都是日本软实力建构的过程。为什么「台湾」电视台总是要把「吃惊」二字,放到节目之中,目的也简单明确,就是要「突显日本的不同」。同样是亚洲的人,在明治维新之时成功脱亚入欧,拥抱西方文明之余,又保留了最最最传统的日本部份。你看看天皇的即位式?在2019年,有一个真人会穿十二单衣这种最传统的服饰展现人前,维持最传统的仪式,亚洲各大国只剩下日本会做吧?
日本就是顶着这种好像类近却又很不同,很现代又很传统的两面性,成就了现代社会,尤其是华人世界,都对日本有着一种「兴趣」。
但很有趣的是,原来英语世界最近有人就觉得,陈列序事,没有提出「结论」或「评语」,一种避免「专家性发表」的论日体出版了。印度裔,住日本奈良的作家Pico Iyer就写了一本关于日本的随笔,他说,他提供的是一些短章节,一些事实,一些短句,一些小插图去论述从他眼中看到的社会状况,性别关系以及日本跟世界的互动。而大部份这些章节,都是没有提供什么「评论」的。 Iyer认为,这本《A Beginner's Guide to Japan: Observations and Provocations》是一个窗口,好等读者继续发掘或反驳他。
这种书写形式,在香港有没有人有兴趣呢?
回香港工作的初期,有些很照顾我的编辑都对我说,在香港要被看见,一定要成为一个什么专家。食家,厨师,前新闻主播,体育主播,空中服务员,律师,医生,牙医,学护……总之你要找一个身份。人家看你的文字,不是看你的人,也不是看你的见解,而是看你的身份的。在香港,专业人士,就会有多一点的价值,只要他们挂着一个身份,说一加一等如二,也是比较可入信的。于是,有些前辈都着我要加重自己「在日本念书」的身份,而且那时候,会说日语(日语能力试一级)的作者/记者也不算多,所以我就可以凭这种「专家证人」的身份走到今天。只要你不把「公仔」划到出肠面(广东俚语,即不把话说得清清楚楚),读者就会很容易对你的文章说一句:「咁你即系想讲咩呀?(那你是想说什么?」、「结果咧?」、「结论咧?」这样子……
于是,当你发现,流传在华文世界的文字,有很多一语到位,一锤定音的文章,好听一点说就是一针见血,难听一点说就是论者诸君论述百家争鸣,都不过是以偏盖全瞎子摸象的结果,不足为奇。毕竟在华文世界,当xx通是很简单的。去台湾交换留学三个月又可以著书立说,去日本念一个日本语课程又可以写生活日志,去欧洲生活从不跟外国人打交道的港女都可以写博写page 娱乐大家。
毕竟,国族论述在华文语境,大多是「好吃惊」式的娱乐小点,营养是否丰富不是重点,重点是你如何给大家觉得,你是一个有功夫的人。好好建立自己,才是正经。
健吾 简历
80年生,香港专栏作家、香港商业电台节目《光明顶》、《903国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及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讲师。著书超过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东亚流行文化软实力及多元性别关系等议题。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