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状(156)马喰町小艺廊放射光芒
2019/04/05
这间艺廊由池内务先生在1991年6月成立,最早位于大田区大森,之后迁往青山、吉祥寺和六本木,直到2008年3月才落脚日本桥马喰町现址。艺廊的概念以大门入口上的三组英文作为宣示,分别是“hyper technik”(超绝技巧)、“solid shock”(固体冲击)和“clever beauty”(伶俐美学)。希望以独到的审美观,发掘出各个艺术领域的新人。
“roentgenwerke”的展场 |
顺带一提艺廊名称“roentgenwerke”这个名词是两个词汇的独创字。“roentgen”一字出自于X光放射线的一种类;而“werke”则是德文里“work”工作之意。自然界不存在的一种光,人工的光线,可以穿透人体,映照出骨骼内部,对这间艺廊的创立者来说,就如同艺术一般,可以穿透有型的外在,直达人心内部。
多年前,我曾在纽约偶然参观过一间小艺廊,留下深刻印象。“roentgenwerke”空间感极度类似于纽约的那间艺廊,令我颇有时空错置之感。我想艺术的本身亦是如此吧。沉浸当中,让人忘记时间与地理的藩篱,不必聆听过多的作品解释也无所谓。在那当下,你感受到了什么,就是灵感赠与你独一无二的礼物。
曾有日本媒体人说马喰町的未来,在“性格上”颇有成为纽约布鲁克林的可能性。因为地理上都依偎着河川,面貌相似。两者原本都是厂房居多的工业区域,在时空变迁中成为创作者工作室的聚集之地。同时也都利用旧楼房和废弃仓库翻新出不少艺廊、杂货屋和文青咖啡馆。更难得可贵的是,那些有历史的老店和工房,如今仍现役中的持续运作。不过,在我看来,要成为布鲁克林的规模尚缺不少要素,马喰町仍有一大段路要走。如果你愿意,很可以跟上脚步,与我一起见证它的蜕变和成长。
张维中 简历
台北人,现居东京。在台取得文学硕士后,08年来日。早稻田大学别科、东京设计专门学校毕业。现于东京任职传媒业。大学时以长篇小说踏入文坛。近作为游记《东京小路乱撞》、小说《餐桌的脸》与散文《东京模样》。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