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眼(229)爱你或恨你的真话
2018/08/02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健吾:在日本,有两个艺人,都以敢言见称,他们有很多haters,但也有很多忠实的粉丝。
其中一个是身形庞大,穿女装的大叔 Matsuko Deluxe(松子 Deluxe)。
另一个,是在香港出发万里行乞的第一代电波少年有吉弘行。二人的节目,大多都是谈话节目,看日本发生什么事,找一些乖张奇怪的人拍一些短片然后再评论。不论是 Matsuko 跟杰尼斯的村上信五那个关西风强烈的《月曜夜未央》,或是 Matsuko 自己一个人担大旗的《Matsuko 所不知道的世界》、《Matsuko 会议》,还是有吉x matsuko 的《松子&有吉的愤怒新党》,有吉自己一人加一堆明星,如 HKT48 的指原莉乃和大久保佳代子,去找一些「有事的名人」去澄清,聊天,从而去令那些明星们都可以有一个场域说一点别的节目不敢或不方便说的真话。
为什么,说真话变成了一种卖点?有吉和松子的卖点,就是他们的「经历」可以令他们说平常日本人不敢说的话。不论是经历万里行乞的有吉,或是以女装打扮示人走到今天而成为有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及明星,都是一种成就。有成就的人,在日本就会被「尊重」多一点。就凭著这种尊重,就可以多说一点真话。
反之,在平常人的世界,说真话似乎就不是一件很容易成就的事。
经济学家加谷珪一在《Newsweek》的日本版撰文,指日本人虽然用很多社交网路,但他们都是接收讯息为主,发布讯息不是大家的「那杯茶」。而加谷就称这些人做「Rom 专」,大抵就是我们小时候用的 CD-Rom,只可读取,不会翻写的意思。
在日本总务省公布的《2018年版情报通信白书》中的调查指,在社交网路上「积极发言」的日本用户,只占 5.5% 。相对美国(45.7%)、英国(34.9%)、德国(25.9%),日本的社交网路用户,跟其他发达国家相对比,都不是积极发言的一群。而同时,说自己有面书用户的日本用户,也只有16.7%,相对同类型已发展经济体系的国家(大概是40~50%左右),日本人都不太使用面书。
为什么日本人或在日本文化圈生活的人,都相对地不想在社交网路发言呢?有一本小说,叫《何者》,描述一群准备在大学毕业,要在就职活动中打拼的年轻人,如何讨生活,在没有背景没有支援底下于现代社会求存的故事。当中主人翁就有两个推特户口。一个是「给人家看的表面户口」,另一个就是把「真心说话放到网路给人阅览」的「里户」(ウラアカ)。
后来,那些跟主角一起就职活动的「同伴」发现了主角的里户,质询之,批判之,指这个主角,其实表面上是很有见地,很接受自己在就职活动的失败者,但实际上内心藏着大量不能言表的「真心话」,都是觉得就职活动中得胜的,得到职位的人,根本不是什么好东西,甚至只是一个「在就职活动中很厉害的家伙」而已。这种从上而下观人批判人的「态度」,原来在日本文化圈,是不可取的。但很多时候,我们在香港都知道,社交网路,就是吵架的,批判的,藐视别人的地方。
不论那个户头是真身户口,或是分身户口,不少人都很愿意把自己工作上的不快,怨气放到网路。而很多时候,香港人都会很同情「发文者」对上司的不满,加入批判批斗一下不认识的所谓「脑细」(香港年轻人说「上司」的代名词」。
在日本,状况好像有点不一样。
我有一个学生在日本工作,初时他也把香港和日本的「面书户口」合在一起,后来发现,这是一件天大的错事。当他以中文/英文诉说他新公司的上司的白痴事的时候,我发现留言总有一两个日本人说「年轻人是要对世道厚道一点」、「打工就是这样子,上司这么说一定有他的难处,大家都要体谅一下」之类的正能量日语留言,他就知道,这个面书户口,已不能说什么实话。
至少,不能披露真实的感觉。
也许,每星期看到有吉或是松子,我都觉得日本这个文化圈很有趣。一方面,我们希望看到一些怪咖可以代我们说一点真话。另一方面,却有很多人期待一些「说真话」的人受到批判、责难直至身败名裂。
毕竟,在「以诚待己」这个层面上,日本和香港很类似。香港人,都是爱听虚伪的好话,都不会想听难听的真话的。
真假,一点也不重要,只要说某些人爱听的话,而这些话就足够建立一个出版、娱乐或是政治市场,一切就好像很好,很好。不说真话,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也不是渺小的你我可以断定或改变的事了。
健吾 简历
80年生,香港专栏作家、香港商业电台节目《光明顶》、《903国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及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讲师。著书超过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东亚流行文化软实力及多元性别关系等议题。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