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眼(194)黑色星期五悄悄上陆?
2017/11/30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健吾:对你而言,节日有什么意义?对香港人而言,如果那一个节日不是假期(或没有早放工,如冬至),那个节日,也许没有很多意义。每年夏秋之间,最受香港人欢迎的网路资讯,定当是那些公众假期的「摆位」。打工仔一年的有薪假期不多,怎么样可以取两天的假期连续放十天假去一次欧游,又或是如何用最便宜的方法在一个长假期之中去两次不同的地方旅行,变成香港人在乎的事。
几乎是最在乎的事。
也许大家在香港都活得太大压力,又不够勇气改变自己的命运或生活,就只好像牢狱中的囚犯,在沉闷的日常中,寻找所谓自由的空气。
用一句广东俗俚,那是「放风」(大概是中途转换环境,改变气氛之类的假期吧?)。
我不难发现,大时大节去旅行的朋友当然是多数。然后就是各地的「活动」引发出来的「旅游旺季」。男同性恋者就会到不同的「同志游行」拍照打卡上载留念,结果曼谷的泼水节和年末派对也忽然变成旅游旺季。台北十月尾的同志游行,最近因为同志婚姻合法化眉目现了,又成为了大家的追捧热点。自然景色也是一种引力:日本春季赏樱花、秋天观红叶、冬天看白雪,还没有计各式各样的地方热点:紫阳花、薰衣草、油菜花田,只要有这些东西盛放,那时节又会变成旅游热点。
只是,节日除了是公众假期,还有什么用途?以前老人家的教诲是,不时不食,看时节做人。吃的要应节,做的事要配合天气。毕竟人嘛,是渺小而力量弱的。看天看地看自然乃应当之事。只是,在不同的日子,不同的民族,可以「享受」不同的节日带来的乐趣吗?比方说,最近在台湾的朋友都在玩「光棍节」。我以为日本人把11月11日定成「pocky之日」那天大家要吃朱古力饼乾棒,然后男子高中生就要把两男口对口的吃掉巧克力棒拍片放上社交网路已够厉害,原来一个国家十几亿人的购买欲被网购这玩意挑起,势头和影响当然一发不可收拾。有买到那中国科网公司股票的朋友当然对11月11日光棍节这样法啧啧称奇,觉得想出这事的人实在是个天才。光棍,在广东俗俚明明是「骗子」的意思,做一个节日去给骗子发扮光大也太名正言顺。但一堆人抢著在折头与物欲之间周旋,用购物填塞没有恋爱的空虚,也太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台湾人明明就没有这种「文化」,为何又会对对岸的宣传起舞团团转?
再者,有环保人士就认为,那些网购的商店为了正评,不惜工本,把一件简单的小物件,包装七至八层,製造大量纸皮和塑料废物,也开始构成影响。当有些网路评论这件「狂买填空虚」的中国人玩意之时,有言论就反驳:用买东西来得到快感,你忘了「黑色星期五」吗?黑色星期五?什么东西?花生醒魔术?原来,这些年,感恩节之前的「疯狂购物祭」黑色星期五,原来已悄悄在日本上陆。美式休閒服品牌开始加入战团,机票酒店订购网站也开始出特惠编码给大家使用换折扣,就连大手百货集团永旺也在电视打广告,说黑色星期五有折……慢著,日本人会过感恩节吗?那一天又要吃火鸡吗?抑或把圣诞节要做的事,变成跟朋友/家人做一次,就叫感恩节?那么美国炸鸡店门外那上校人像又要穿什么,才可以配合感恩节呢?
在异文化的境地看节日这件事,在现代社会,也许只剩两件事来得重要:假期,购物。节日的意义是什么?光看日本人把西方节日打造成他们的模样:情人节变成朱古力商的大生意良伴,告白的日子。白色情人节也是零食商人乐见的节日。还不要说万圣节那种忽然祭典的兴头以及各大咖啡店糖果店为了万圣节而特意要做的南瓜拿铁饮料,其实不是那么好喝。之后不是日本公众假期的圣诞节、都好像变得很重要。那黑色星期五这东西再多玩几年,又会不会变成正月及七月后,另一个打折的盛宴、购物的狂欢派对?
健吾 简历
80年生,香港专栏作家、香港商业电台节目《光明顶》、《903国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及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讲师。著书超过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东亚流行文化软实力及多元性别关系等议题。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