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眼(158)谁够胆站在熊本熊的对立面?
2017/03/16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健吾:大概,有那个日本明星来香港,会引来大量粉丝去追星呢?木村拓哉?中田英寿?三宅健?妻木夫聪?十年来一次,倒也是可以吸引人的。但如果一年来五、六次,每一次都可以吸引到粉丝追着的日本明星,又有谁呢?
大概只有熊本熊吧?
根据日本《產经新闻》的报道,有指熊本熊有关的精品,2016年的销售额高达1280亿日元,即约87亿港元。应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吧?而且,熊本熊在网路上的足跡都很正面,他去曼谷、去香港、去高雄台北,都得到很多民眾的支持,拍片,自拍上载支持。而加上熊本最近的地震,他都出钱出力,即时高调出来回应,等事情安定好之后才做公关工作,作为「公式公关」、「公务员」,他大方得体,走红也有一定理由吧?
最近,村上春树发了最新的游记《你说,寮国到地有什么?》。书的卖点,是他去寮国的经验。但在书的最后一章,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提及到日本的熊本。村上看熊本,他的记忆是什么呢?「大概是很潮湿和见到很多熊本熊吧?」在网路时代,大家都明白,要走红,要得到点击率,其实有一个铁板的定律,黑一些大家都喜欢的东西就可以了。全部人都在笑港女要有楼才肯嫁,你一个人说「找到一个肯陪你捱麦记」(找到一个愿意跟你捱苦吃麦当劳)的女人就够了,自然就会有人看。(话分两头,吃麦记又怎么可以算捱?小时候家贫,麦当劳是奢侈的外食呢?)总之,在网路一面倒的说一个人好,什么性格好心地好公关好,你找不着那个人半单坏新闻,你也觉得可怕吧?在网路时代,总不会有一件事,一个人是一面倒好评的。只要你做第一个「反」某件很多人喜欢的事情的人,就自然会得到目光了。
村上去到熊本,觉得到处都是熊本熊。他先小人后君子的说,他对熊本熊没有好感也没有反感,也提出了我心中一个潜藏很久的问题:熊本熊是不是过度膨胀活跃呢?到处都是熊本熊的标签真的是好事吗?到村上跟熊本有关当局的人聊天,问他们关于熊本熊的经济效果。老实说,官员又怎会说他们过度使用消费熊本熊?而村上带着「质疑」的精神去问问题,又怎会不带着尖锐的问题?究竟熊本熊有几多的「经济效果」?官员就回答XX银行的估算,熊本熊的经济效果有几多几多亿。而我也很想知道,这些所谓「经济效果」,是如何估算的。那些「木村效果」(木村拓哉演完机师后,很多日本人去投考机师),「海猿效果」(电视剧《海猿》出街后,海上自卫队关于入伍网页多了几多人查询,报名加入海上自卫队的人数增加云云),我都比较可以理解。但什么「裴勇俊效果」(即因为《冬季恋歌》而走红的韩流明星裴勇俊引发的「生意」),又或是「熊本熊效果」,有几多商品是因为熊本熊的嘜头而卖出去呢?没有熊本熊的宣传那些东西本身是没有经济效果吗?这些数字数算出来,好像很吓人,但究竟是如何量度的呢?村上提出的质疑很合理,但官员当然也不会有很直白的回应吧?
上一次我去淡路的时候,同行团友要吃士多啤梨,我看到德岛、熊本、长崎的士多啤梨,我都因为熊本熊的样子,而在选购的三盒士多啤梨中,不由分说的就选了一盒熊本的士多啤梨。当然,熊本的士多啤梨是好吃的。我很喜欢熊本熊。与其说喜欢,我是佩服。理性的自己知道熊本熊本来就是一头人形玩偶,有几个真身?大家都知道一定不只一个。要不,他绝对不可能下午在熊本见完人之后,三小时就在曼谷的 TimeOut杂志本部出现。只是一个角色,可以得到那么多人的支持爱戴甚至像「追星」一样的追他,是很厉害的宣传技俩。只是,那种什么东西都贴熊本熊上去的技法,也许很快就会令人生厌了吧?只是,现在仍有经济效果,大家都会继续这样子消费熊本熊吧?
健吾 简历
80年生,香港专栏作家、香港商业电台节目《光明顶》、《903国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及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讲师。著书超过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东亚流行文化软实力及多元性别关系等议题。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