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眼(154)学学日本人的品格?
2017/02/16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健吾:友人晚上工餘的时间在教日语班。学生都是出了社会工作的人,他们来学日语的目的各有不同,但有不少人都在考虑「报考」给外国人考的「日本语能力测试」。某天,他在面书投诉说:「明明都有小息,为什么总是在课堂完之前十分钟就要离席?一点尊重也没有,学日语还没有学到一点日本人的品格。」
在大学教了十年,我当然明白学生有很多种。我也不会认为日本学生每一个都会很有品格地尊重老师或自己。看到朋友的留言,不禁会想,什么叫日本人的品格?在日本念书的时候,有些日本的同学遇上了沉闷又不知所云的老师,他们都会情不自禁玩手机,或是做别的事情。
上课的时候,尊重自己,不要玩手机,要专心听课,不要打开电脑上网做别的事情,不要吃东西,这些是不是很「日本人」的品格?抑或其实做人,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真的只是「日本人的品格」吗?尊师重道,不是儒家说,不是中国人的品格吗?
只是,研究「日本人性」这些年,都知道,总是钻进「XX人的品格」怎么怎么样的空子,往往只会徒劳无功。我比较关心的是,究竟学生是带着什么心情来上课。教学十年,真的看着学生转变。以前的学生觉得自己学会日语,都有机会找到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工作。日语变成了他们的生财工具。而事实上,九十年代末期至二千年代,即使日本过了高度经济成长期,但日本公司在香港仍然有一定的竞争力。读中学的时候,行 UNY、西武,仍是一种「品味」的体现。在 Sogo 的超级市场买一瓶饮料,之后也要问收银的姐姐要有一个塑料袋,回家喝完饮料,都要把塑料袋好好保存。这些都是我成长的时候日本给我印象和经验。类似的经验在中国也有出现过吧?有听过一套电影叫《蓝宇》吗?故事改编自小说《北京故事》,发生的场景在北京,改革开放时期,1987年,捍东(年纪大一点的爸爸)遇上了年纪小一点的蓝宇。在一个不知道怎么样出现的场景,捍东在打撞球的时候,遇上了中间人把蓝宇介绍给他。蓝宇是上京念书的大学生,跟捍东有一段很大的年纪差距。于是,捍东就跟蓝宇发生了身体关係,之后就一起,成为了蓝宇的甜心爸爸,给蓝宇买衣服,买房子,照顾他的起居,一起生活。有一次,捍东跟蓝宇好过后,又给他衣服,蓝宇撒娇说:「你都把我穿得像一个小日本了。」八十年代的北京,虽然资讯没有现在网路那么发达,但也知道「小日本」是入时和美好的象徵。
只是,最近我发现,自己的学生性格上有着根本的改变。他们从小看很多「世界」的事情,他们开始质问,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和逻辑能不能再多走六十年(即他们老去的时候)。他们所关心的事情,如婚姻、生孩子、建立家庭,这些「卑微」的幸福,都变得遥不可及,学日语变成了娱乐。香港学生的薪津要求,以至劳工权益的意识都比较高(好些从事日本的管理职朋友都问我,为什么香港的学生觉得加班需要补假,或是他们「有胆」拿取有薪假期。我就只可以跟他说,那是香港的职场文化,香港人还是相信英式的合约精神,你不给他们放假,小则辞工转工去,大则跟你兴讼闹上劳工处,损失的都是你管理一方),以致不少日本公司都开始选择离开香港,把亚太区或中国的总部放在近一点的上海。
当然,最近因为雾霾及几家大公司的头目撤出中国,日本公司可能还会选择香港这个食水食物相对安全,航空交通相对便利而且準时的香港有兴趣,学日语还是有一丁点前途的。只是,回看自己的学生,他们上大学,好像是「被要求」要念书的一群。而他们心知,就算大学毕业,都不能安居乐业的时候,老师你又为何要苦苦相迫,迫他们用功努力呢?
这问题,做老师的我,也不一定给他他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了。
健吾 简历
80年生,香港专栏作家、香港商业电台节目《光明顶》、《903国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及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讲师。著书超过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东亚流行文化软实力及多元性别关系等议题。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