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专栏/观点 > 中日茶坊 > 行善的深度

东京眼(115) 行善的深度

2016/05/12

PRINT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健吾: 每次地震之后,都有一些人赶到灾场做义工,好像是去帮助灾民。

      好些明星都会做探访,如 SMAP的中居正广就好像低调地到了灾场,帮手炒饭及煮拉面等等。没有电视台,也没有记者,但由于现在社交网路发达,中居及其他艺人到达灾场慰问的消息,已在网路广为流传。

      在日本读书的时候,发生新潟中越大地震,震灾发生之后,同学B好像漏夜就赶到灾场去。大家听到B的行动,不少女生都觉得很厉害,说他很有行动力,很有胆云云。然而,跟B一起争一个女朋友的同学Y君就私底下对我说:「为什么要去做义工?还是想在求职的时候,对人家说:『我在什么什么时候有去做义工什么什么的……』都是想这样子而已吧?去帮人,不过是自我实现。有什么值得赞许?」

      我明白,Y对B有点意见,不是B去不去做义工。那时候年纪少,我都会想,做义工的意义是什么。帮助不幸的人当然是重点。但又有没有人如Y所言,因为自己的「履历表」而去做义工呢?一定有。小时候在香港念中学的时候,也有同学去做一些照顾智障人士的义工,顺道看看不同的世界。

      可是,义工和灾民的关系,应是怎样?义工又应有什么品格?像《深夜食堂大电影》中,就讲一个福岛地震的男灾民,因为爱上了一个义工,因此由福岛跑到东京。而那个女义工,因为知道那个灾民的心意,从而停止了再去做义工。两人终于在「深夜食堂」相遇,女义工就对男灾民说:「为什么你不可以让我普通的做一个义工?」在灾难时候,义工对灾民的善心,很容易错误转化成为「爱情」,从而產生很多不必要的伤害。究竟做义工的人,要做什么,才真的可以帮助别人,也不会令灾场的人困恼?

      最近,日本媒体就说熊本的灾场,出现一些叫「怪兽义工」的人物,原来就是指一些「满足自我,为了将来面试能以『曾担任灾区义工』为话题」的人。灾区义工的工作,包括清洁避难所、扫除瓦砾、物资分类等等,总不是轻松的工作。而事实上,有大量的义工涌往灾区,反而会阻碍灾区的交通和重建工作。如果好些义工没有在事前好好做足準备,如穿上合适的装备,带适当的分量的食物及晚上露宿用的工具,结果义工自己也变成需要人照顾,又不能离开灾地,陷入「义工难民」的状态,就使现场更如混乱。

      行善的意义是什么?有能力,当然就应该帮助别人。简单如平日买旗、捐血,这些都是香港人常做的事。最近也有组织于熊本地震后为熊本举办了「跑步筹款」的活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华东华南水灾,香港人都为善不甘后人的举办歌唱节目,去为灾民筹措金钱,準备重建。只是,慢慢就有人说,钱是不是真的可以帮到灾民呢?加上接二连三的新闻都报道,筹集善款行善机关都会「过水湿脚」,给四川地震的善款都好像没有到达灾民手中,香港人慢慢对「筹款行善」的行动有更多批评。加上一些网路讨论开始质疑,「帮人的定义」是什么。给穷人吃便宜饭,是一种行善。但如果长期都有饭吃,穷人又会不会自立,自力更新呢?抑或,那些穷人会永远停留在赤贫的状态,惶惶不可终日?

      所谓「帮人」,究竟是为了令人快慰,还是满足自己呢?这个问题,问不得,问不得。问了,就会有人说:「为什么你不可以把人家的善意用正面的能量及态度对待呢?」

      哦。好了。今晚吃什么?我们去吃饭吧?

健吾 简历
80年生,香港专栏作家、香港商业电台节目《光明顶》、《903国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及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讲师。著书超过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东亚流行文化软实力及多元性别关係等议题。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19
具有一般参考性
 
2
不具有参考价值
 
5
投票总数: 26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