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中岛惠:今年——2016年将是怎样的一年?中国的发展非常惊人,与日本相比,变化速度更快。如果2~3个月不去中国,就将跟不上潮流。最为典型的是互联网的发展。
借助互联网,日中之间的信息时差已经消除。今天下午2点在日本电视中播出的内容,2点半就已在中国互联网上流传。不,或许更加迅速。我用日语写的报道刊登在互联网上之后,瞬间就被不知身在何处的中国人翻译为中文,在中国的微信等社交网络(SNS)上流传。
此前我完全不知道这种情况,但在大约1年半之前,偶然知道了这种情况。居住在上海的一位日本的朋友告诉我,“在微博上看到了中岛的中文报道。由于翻译的不太好,在找到原文阅读之后,发现内容存在微妙的改变。从中国人角度来看,中岛的描述并不好”。
我吃惊地阅读了那篇中文。同时,那个日本朋友给我打来了电话,说“报道中出现的中国人(那个日本人的朋友)都对中岛感到愤怒”。
我问了原因之后,对方回答说,“报道中的部分表述瞧不起中国人。令人难以认可”。报道中出现的中国人向我提出了10多个问题。罗列了关于我的报道内容的抱怨和问题,质问我“想干什么?”
误解很多,令我感到吃惊。同时,那篇翻译原本并非是日本出版社正式许可的。而是中国人擅自翻译的。虽然并非日本出版社许可的,但在接受那家出版社委托的前提下写作的我也没理由听中国人的抱怨。由于是不知哪里的中国人擅自翻译,我没有任何责任。
但在思考之后,我决定诚实作出回答。我认为必须对我直接采访的几位中国人(个人)作出回答,而不是中国的读者。
在写完回答之后,我拜托住在东京的中国研究生看了全文。必须确认我想表达的意思能准确传递给中国人。如果再一次将微妙的感觉弄错,会再次发生误解,那就会更加麻烦。
我拜托那个研究生一个字一个字认真检查,然后作出回答。为此花费了2天时间,感动非常疲劳。
结果,愤怒的中国人对我的回答给予了理解。他们不清楚那篇报道为何出现的原委,一直认为是日本的出版社许可的。而且误认为翻译也没有错误。这是因为他们不懂日语。
对我来说,这件事构成了打击,成为巨大教训。如今,懂日语的中国人很多,同时自动翻译也非常发达。很少有人正式获得许可,大家都在擅自进行翻译。但是,相关责任重大。这是因为,阅读报道的中国人会误认为日本人写了那个内容。
因此,就会产生各种误解,而误解将不胫而走。如果夸张地说,将导致日中关系恶化。
小的误解不断出现,将导致大的误解。
“对写那篇报道的日本人感到气愤”、“为什么中国人那样说”,仅仅看到SNS就发出抱怨。虽然事实并非如此……。
前些日子,住在天津的一位80多岁中国男性给我写来礼貌的邮件。发邮件的并非其本人,而是介绍我们认识的日本的大学教授。那位80多岁的男性阅读了我写的日语报道,说“非常希望在中国的报纸上发表。这是应让中国人了解的内容。但是,这需要出版社和作者(我)的正式许可,因此请一定同意”。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大家都不负责任地在SNS上转载的时代,如此礼貌地表示询问的中国人令我感动。由于出版社表示了同意,剩下的就是拜托那位老先生准确翻译出来。这的确令人高兴。
误解容易出现,但理解很难。虽然我经常认为互联网的发达并非好事,但这位80多位的男性则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才看到了我的报道。
今年是战后第71年。虽然存在中文和日语这一语言障碍,但为了让中国人一点点了解日本,我打算在互联网上不断努力。
中岛 惠简历
出生于日本山梨县。曾在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留学。先担任报社记者,1996年起成为自由记者。著作有《中国精英这样看待日本人》、《中国人的误解 日本人的误解》(均由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出版)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