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中岛惠:我此前到北京、上海和湖南省进行了为期约2周的采访旅行。这是时隔约半年再次去北京和上海。我每次去采访,都会关注街头的变化、人们的消费动向和行为举止等,但这次几乎没有感觉到与上次有什么差异。
这或许就是“新常态”。表面看起来并没有明显改变,但中国的内在细微之处正在逐渐改善,我发现了很多中国社会的积极迹象。
首先,行为举止正在改善。半年前就已强烈感受到,而此次也不例外。
在北京和上海,在乘坐地铁的扶梯时,开始非常彻底地做到了单侧通行。此外,驾驶汽车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粗暴,就算是乘坐出租车,令人害怕的情况也已基本消失。司机的态度偶尔会有不好的时候,但其中也有和蔼可亲的司机。
尤其是从汽车后部的后备箱取出行李箱的时候,如果是在以前,会有司机感到不耐烦,动作粗暴,会让人担忧行李箱可能被弄坏,但最近变得非常有礼貌。
此外,在餐厅、百货店和酒店,服务人员都很好地学会了经常道歉。我住宿的并非高级酒店,但酒店的员工非常亲切,而且会说英语。这些“积极迹象”除此之外还有很多。
这归根到底属于个人感想,不知道每天在当地生活的中国人是否也有相同的感觉。或许身在其中的人并未注意到,但从外国人的角度来看,中国社会的文明礼貌出现了明显提高,人们正在变得亲切。
不仅限于中国民众。设施(硬件)也在逐渐完善。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中国的洗手间正在逐渐变干净。虽然对不起中国人,但在日本,过去曾用“你好洗手间”这个含义不太好的说法来形容中国的洗手间。
洗手间和洗手间之间没有隔板,能完全看到旁边的人,旁边经常打招呼说“你好”,“你好洗手间”由此得名。作为讽刺中国洗手间的说法,很多日本人带着恶意使用(最近到中国的年轻日本人不知道这个说法。只有40多岁、20多年前到过中国的人才知道这个说法)。
此外,中国洗手间还有很多问题,例如很多人不冲洗洗手间的污物、马桶座很脏、虽然是抽水马桶但却没有水(或无法冲水)、厕所门无法锁上、没有洗手的自来水等,对于日本人来说,中国的洗手间曾经是非常令人头疼的存在。
非常多的日本人(尤其是女性)会说,虽然喜欢中国,但受不了中国的洗手间。
但是,这种情况最近正在明显改善。1年前,公共设施和百货店不提供卫生纸,但最近卫生纸的提供竟然达到非常高的概率。非但如此,甚至提供用来擦手的纸。与日本不同,卫生纸不扔进马桶,而是扔进垃圾箱,这种习惯没有改变,但如果冲水设备的功能得到提高,肯定会发生变化。
此外,盥洗池能正常供水的情况出现了增加,因此能安心洗手。在日本,这是理所当然的,而这种情况在中国也在不断浸透。
在供水变正常之后,中国女性也养成了洗手的习惯(在过去没有水的时候,很多女性在不洗手的情况下离开洗手间)。
此外,盥洗池也变得干净,因此可以在洗手间拿出包重新化妆或梳理头发。也就是说,能够安心在洗手间度过一段时间。
在1年前的中国洗手间,这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对此我深受感动。
我出生于昭和40年代后半段。在我小时候,日本也曾存在并非冲水的洗手间,但后来很快消失,洗手间逐渐变得干净。
如今每次来到中国,都实际感受到这种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并对此感到高兴。
中岛 惠简历
出生于日本山梨县。曾在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留学。先担任报社记者,1996年起成为自由记者。著作有《中国精英这样看待日本人》、《中国人的误解 日本人的误解》(均由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出版)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