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健吾:在亚洲,都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想法。小时候,我庆幸我的父母都不是读很多书的人,所以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没有现在的怪兽家长(Monster Parents)的心态。他们对我要求不算很多:不要学坏,要考好试,成绩要好,八十分以上会打骂一下,九十分以上他们叫合格。如果是不合格,像数学科我从不太妥当,只得六十多分,母亲就会非常光火,打打闹闹,问我为什么会这么大意,又说男生不会算数将来会很「蚀底」,更会拉起父亲的事情一拼的骂,说我父亲就是因为不太会算数所以搞得生意失败云云……
总之,对他们来说,满足老师的要求,不论老师的要求是否合理,他们都觉得做不到,是我的问题,不会是老师出的题目太深,或是他们生下我的时候给我基因不够优良,令我不能满足老师的要求。
总之,错的都是我。
后来,我长大,发现原来有一对小学都没有毕业的父母,是幸福的。因为我的学生们,他们不少的父母都大学毕业,自然对他们有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读「优质」的科系,要求他们大学的GPA(成绩积点)要有一定的分数等等。
但唯一不变的是,对父母而言,要子女读书,不是解惑,不是独立思考,只是满足社会的要求,是改变生活「环境」的方法。只要投资更多的钱到教育身上,他们的孩子将来就会得到比较舒服的收入,比较好的生活环境。简言之,香港也好,日本也好,都觉得孩子读好书,只是为了「考好试」。考试成绩好,就可以成为「人上人」。日本人以前对可以考入东大的人,都有一种敬仰的表情。偶尔在日本的乡下旅行的时候,都会有人问我:你的日语为什么说得那么好,我告诉他们我在日本的大学毕业,他们就会问我是那一家。我答筑波大学,他们都会说一句:「你头脑很好呢……」之后对话方会完结。对日本人来说,读好书,只不过是考好试。考好试,进入东大早大等等的名校,就可以进入「人生花道」,过一个美满的人生。
与其说美满,说穿了,不过是一个「相对中产」,经济收入比较安稳的生活而已。
只是,这种「读好书、考好试、过好人生」的三步曲,现在还有效吗?至少,在日本也有不少大学生都问,究竟大学毕业之后,可以做什么。在现今社会,东大毕业生就业,也不是特别的吃香。而我的大学同学在一些大企业当系统程式设计员,月入也只有十五万日元左右。开价之低,令人乍舌。早年,有社会学博士写书,指日本现在有一部份博士生,因为没有大学教席,又不能投入「普通」就业市场,就只可以在不同的大学成为「非常勤讲师」(兼任讲师),成为了「高学历Working poor」,当中有不少,在暑假的时候还要在便利店收银帮补家计。
在香港,最近有一个拥有三个硕士学位的前老师自杀,估算他的自杀原因,指他成为老师数年,都是逐年续约,最近两年失业,一时想不通自杀。新闻出街后,就有不少合约教师都在我面书留言,指现在的教育现场,根本是「一校两制」,编制内(长约,有公积金)的教师和合约(逐年续约,没公积金)的教师,做的东西几乎一样,但收的人工却是天渊之别。从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的数字显示,他们访问近千六个小学、中学及特殊学校的合约教师,发现有八成是三十五岁以下(即我们说的「八十后」),更有两成的教师及教学助理,拥有硕士以上学历。而这些教学人员,月入几多呢?由九千至一万二千不等。他们都说,读了这么多学位,又要考政府要求的教学人员执照,最后都只是得到一万港元的月入,还好读书时候借的学费贷款,交一点家用,一个月,没有补习的话,就只有三千港元可以用,比综援还要低。反而在铜锣湾的食肆,做一个洗碗工,一万七千元也请不到人。我的学生都对我感慨的说:四年大学,还学贷十二万,之后再读一年教育文凭,再加专科专教的硕士学位,还有什么特殊学习需要、通识文凭,工作七年,读书读足五年,背起近四十万的学贷,人工却只有一万元一个月,究竟做教师,为了什么?
我看着这些荒凉的现实,往往都想跟他们说,不论在日本或香港,读书已不是什么保障。读书考试,得到大学学位,只是给我们这些没有富有父亲的人努力的目标。书读得多,只令我们负债更多而已。
如果读书,不为解惑,不为思考,只为考试,那读那么多干什么?
健吾 简历
80年生,香港专栏作家、香港商业电台节目《光明顶》、《903国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及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讲师。著书超过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东亚流行文化软实力及多元性别关係等议题。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