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健吾:有日本手机网络商做了一支广告,讲述日本年轻人「上京」(即到东京生活、打拼)的状况。网路商找了那位上京的年轻人的家人、朋友、老师,拍了一条简单的短片,陈述那些人「不能说出的感受」。
有一个上京的女生,叫Chihiro。她的妈妈的日语腔口,大抵是关西腔。那位妈妈说:「当我听到小Chi要上京,我都觉得很惊讶。说真的,我真的不想你去。如果可以,我也想你在我的附近……但后来,都是给你去了。及后,我又发现,原来,小Chi有担心我。我想说……真的不用担心,意外地,我也觉得真的不用担心。」
这些「心底话」,不少日本人看完,都会很感动。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叫「以心传心」。不是什么事情都会言溢于表。而大部份时间,关乎人间关係的说词,都会变成「不知所言、以表涕零」。大抵是,一个人习惯用眼泪、情绪去告诉另一个人,他们会想念或不捨。而不少人亦会觉得,太直白的「说话」,会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为了不改变子女的想法,不少父母即使不捨,都不会直接跟孩子说不要走。
毕竟,上京,是很多日本年轻人觉得一生人一定要做一次的事。每次新干线开通,都有电视节目访问年轻人,他们会否想「上京」。铁道,令人「更容易」回家,也有一种「更容易」走出去的憧憬。住在鸟取、金泽、茨城,不是不好。乡下也有乡下发生的事,「地元」也有「地元」的朋友、食物、环境和家人。只是,在电视、在报章、在杂志看到东京,五光十色,花花碌碌,城市生活的引力,比平静安稳的乡下大得多。就好像小说《东京铁塔~我的父亲母亲》的起首语一样:东京,就像一个巨型的吸尘机,把所有东西都吸进去。
集结日本全国的人,大家都希望在东京干一番事业。离乡别井,人离乡贱,这种情怀,我相信香港人很难明白吧。
这阵子,不少香港人也有「离开」香港的念头或行动。年轻的学生就听父母之命,到澳洲、英国、美国、纽西兰念书。无他的,不少香港大公司的人事组,都以为「外国大学毕业」比「本地大学毕业」优秀,他们认为,那些从澳洲的三流野鸡大学毕业找工作的「年轻人」,都会比在香港大学顶尖学系毕业的香港人「优秀」。那些人事部的主管都会认为,「至少他们英文会好一点」。过去十年,不少大公司大机构迷信外国毕业,结果现在不少跨国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都是几年前或十年前入职,从外国回来的 Loser outside Hong Kong(LOH)。他们什么都不会,只是因为少年时家境还可以,送了他到外国读书,就一直到现在。现在的家长,看到自己的上司,这么不济,就凭一纸外国大学毕业证书就可以溷在他们上头,当然气上心头,就无论如何辛苦,都要把孩子送出国去。不要留在香港。反正,香港人,就最贱视香港人。
而中层的,就想办法移民,去工作假期。总之,离开香港,是镀金的最好方法。
这支手机网路供应商的广告,卖的,叫「离愁」。是浪漫,也是骨气。一个人愿意离开自己的comfort zone(安全区),向外冒险,寻找未知的可能性,方叫活过。这个手机网路供应商的广告,最后那些为上京的年轻人打气的声音,会集结成一个御守(护身符),放在手机,天天带着。年轻人,就带着那些支持自己的朋友,亲人的祝福,一直打拼。
不少离开香港的人,不论是工作假期或是留学的朋友,总是天天和香港联繫。他们看香港的剧集、读香港的新闻、只跟留学生圈子溷。我的学生有不少虽说自己留学日本一年,但基本的日语会话都搞不成。原因,只是因为他们精神上,没有离开过香港。
健吾 简历
80年生,香港专栏作家、香港商业电台节目《光明顶》、《903国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及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讲师。著书超过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东亚流行文化软实力及多元性别关係等议题。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