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健吾:所有人都有两个身份,网上身份,和现实世界的身份。
最近在香港的某家人力资源顾问公司大概为了做一些「公关秀」,好等他们的名字可以免费的在传媒那儿曝一点光,就做了一个「阿妈是女人」的民意调查,指不少僱主现在除了要应徵者面试、进行心理测验及笔试之外,还要应徵者交出面书帐户。有三成六的招聘经理自称会于社交媒体上查找应徵者的资料,而迎七成的打工仔认为,他们在网上的言行「很检点」,应没有问题。
要完成一篇「新闻报道」,香港的记者很习惯会找一些权威人士「点评」一番。比方说,这种跟年轻人求职有关的新闻,就会找社工,或是一些自称是人事顾问(我从来都不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的)的人点评时下年轻人的行为,得出的结论大多是「叫大家小心一点」。因为招聘一方,「有权」检查被访者的面书,因此就叫大家要检点一点云云。
在日本,三、四年前早就叫应徵者交出推特(Twitter)或 Mixi的户头,而不少「求职专家」早就叫应徵者需要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要有两个不同的户头。一个户头就是加好友,一个户头就是给一些前辈、学校认识的人。对人间关係特别着紧的日本人,怎会没办法处理「网上的人间关係」?
在日本当公关公司的朋友江角小姐某天就传我面书,说这些「面书关係」很麻烦,把日本人麻烦的人间关係「推到极致」。「日本人真的很麻烦,现在很多朋友都说这样子玩面书会很累。大家都得了『面书疲劳』了。有时候你得到同一个朋友的两个户头,一个户头是给朋友的,就是喝得半醉的照片,或是从贴相机(贴纸相机)那些下载回来,修图修得跟她长得完全不一样的照片。是骗桉呢。但另一个呢?就是加一些前辈,或是同事的户头,照片就完全是另一个人。正正常常的,就像护照上的照片上一样。而那个正经的户头呢,他们的先辈说什么『将来的新计划要就加油啊!』一定要第一时间要按讚。还要留言说:『我们会加油呢!』转头就在另一个户头中说一句『好_烦啊(うざい)』,他们真的很累呢。」
江角小姐说,日本不少人早就知道很多所谓人事顾问觉得在网路世界可以看到求职者的真实生活,于是同时又教求职者要做「另一个更可以见人的身份」去给僱主选择,还会美其名的告诉大学生们,做第二身份,目的不过是为了给人家好印象,就像化妆一样,你的真实一面不一定令人很吸引,在网路没有第二身份,就好像上街没有化妆一样,不是成人应做的事云云。想深一层,如果人事顾问们都知道,求职者都会有假身份,什么又要看网上的那些第二身份的户头?
无事生非而已。
网路影响我们的生活,令我们在后现代社会的各个层面出现「范式转移」(Paradigam Shift),我们分不清真实虚拟,找不着紧密或疏离。一网一机在手,我们以为所有东西都可以搜寻而不再记住了,记忆还有没有价值和意义呢?再者,网路上的言论自由,好像我们最珍视的自由。而同时,你又发现你身边的所谓同事、朋友,都随时随地都会告发你,
在网路留言版,在同事的会议等等,都会把你的贴文化成谈资,随时随地发挥中国人的文革精神,告发你身边最亲的人,把革命进行到底。
我们活在一个很溷乱的时代。只因,人类都天天上网,却看不起思考网路文化的人提出的观点,觉得只是「一家之言」,「不过是一个网民的说话」,而不知道我们在转变的时代,会死的,都是我们的思考逻辑。
健吾 简历
80年生,香港专栏作家、香港商业电台节目《光明顶》、《903国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及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讲师。著书超过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东亚流行文化软实力及多元性别关係等议题。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