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专栏/观点 > 中日茶坊 > 怎么会猜到你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

演播室by明子(56) 怎么会猜到你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

2015/03/09

PRINT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青树明子:过去一位日本作家曾经说,
        “在全世界,不管去哪里的中国菜馆,对方不知何故总用中文跟我打招呼。不管是在纽约还是巴黎,饭店的员工都为弄清我的国籍而感到苦恼,都会一动不动盯着我看一会儿。在慢慢开口说话之后,却是说中文。似乎我生来就长得像中国人”

      那位作家将这种情况讲给一位中国朋友之后,对方说“的确如此啊”。
        “你确实长得像中国人。有一种上海人的感觉”
      感觉在听说这种说法之后,每当去上海,那位作家就会在街头到处闲逛。

      说到相貌,我总体来说也接近中国人的容貌。

      在过去,每当到欧洲旅行,孩子们看到我之后总会说,“啊,中国人来啦!”。而在更早的过去,一家人到香港和澳门旅游之际,想去赌场参观,结果被警察拦住了汽车。警察完全不理睬我的家人,而是径直指着我,盘问说“你是中国人吧?”。当时是在澳门回归之前,大陆中国人在澳门似乎被禁止到赌场参观。

      父母亲都感觉难以理解,“为什么只有这个女儿被认为是中国人?”,但我对中国的亲近感似乎从那时就开始萌发。

        随着时间的流逝,地球不断走向全球化,在任何一个国家,欧美人和亚洲人都在默默地和平共处。在中国也如出一辙。在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地,人们从全世界聚集而来。或许是因为距离近,亚洲人尤其众多。日本人自不必说,韩国人、印度人、越南人、新加坡、香港、泰国、缅甸、菲律宾……,人们从整个亚洲来到中国。

      在这种环境中,判断那个人是○○人等,将其纳入一个框架毫无意义,但有时能制造彼此攀谈的契机,出身地的判断多少也有些意义。

        在判断出身地方面,尤其具备卓越能力的或许是出租车驾驶员。他们在大多数时候,仅仅凭借长相,就能猜中一个人来自亚洲的哪个国家。当然不包括我。

        “你是韩国人吧?”
        “我是日本人”
        “诶?真奇怪。日本人也有个子高的女性啊”

      根据他的判断标准,日本女性特点是“个子矮、腿很粗”。另一方面,韩国女性则是“个子高、化妆很浓”。顺便补充一下,我化妆并不那么浓。

        在很久之前,我的外甥女来北京,在乘坐出租车时,经常得到夸奖——“真可爱。你真是日本人?像中国人一样可爱”

        在“像中国人一样可爱”这种说法的背后,或许是“日本人里美女很少”这种刻板印象。算了,不深究了。

      此外,在另一次乘坐出租车时,我一坐到前面座位上,司机就问“你是日本人吧?”。其理由是“穿着裤子,却两腿并拢着坐,这样就是日本人”

        这种说法很准确。日本女性过去经常穿和服,现代则时常穿裙子,因此腿习惯于牢牢并拢起来坐着。而中国女性则长期穿裤子,坐姿比较随意。

      对我来说,日本人自不必说,是中国人还是韩国人,基本都能判断出来。
      如果口红颜色是紫色和茶色系,就是韩国女性。
      如果是顺直的黑发,不打粉底,保持素颜,就是中国女性。
      如果戴着很有特点的眼镜,是韩国男性。
      如果长袖和半袖T恤衫搭配着穿,就是日本男性。
      如果在隆冬季节,在百货商场等处,将羽绒服褪下衣袖露出肩来,就是中国人。(其实我也这么做)
 
      在亚洲人之间,利用这种粗略的方法,能在大体上判断其来自哪个国家。但是,我们在看到欧美人的时候,要判断其到底是哪个国家的人,的确非常困难。是美国人还是英国人,是德国、意大利还是北欧?都很难判断。
 
        对于我们亚洲人来说,看起来全都是同样的“白人”,但在“白人”的角度来看,“是哪个国家的人,就能马上知道”。“即使不说话,只要看其站立的姿态,就能看出来”,这果然很了不起。

        一位和德国男性结婚的日本女性表示,“在路上行走时,在陌生外国人向我们问路时,不知为何很多都是德国人。对方似乎猜到我丈夫是德国人,于是才决定问路”

        顺便补充一下,这位女性的丈夫仅仅凭借长相,就能基本知道对方是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加拿大人还是澳大利亚人等。

 
        人类皆兄弟,国籍无所谓!这是我的一贯主张,但为了便于交流,如果能做出大体的预测,之后无疑会谈得更加起劲。

青树明子 简历
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亚太研究科硕士。1998年至2001年,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节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后担任广东电台《东京流行音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东京音乐广场》《日语加油站》节目制作人、负责人及主持人。出版著作《小皇帝时代的中国》、《在北京开启新一轮的学生生活》、《请帮我起个日本名字》、《日中商务贸易摩擦》等。译著《蜗居》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105
具有一般参考性
 
3
不具有参考价值
 
5
投票总数: 113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