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青树明子:今年夏天,和我有着家人一般密切关系的中国朋友一家来到了日本。我自不必说,我的家人也非常欢迎他们,甚至召开了家庭会议,商量带他们去哪,在哪家餐厅吃饭。
他们好不容易来到日本,希望让他们吃到很多美味的东西。选寿司怎么样?不,割烹料理(专业厨师精选食材精心制作的料理)也不错,意大利菜也好吃,同时豁出钱来吃顿法国大餐也是好主意……。但我感到很为难。因为没找到适合的餐馆。
朋友一家有一个正上幼儿园的孩子。我打算带朋友去的餐厅,大多数都不适合带孩子去。其中甚至有的饭店明确写着“请不要带孩子来”。真让人为难。要找能够带孩子去的餐厅,选择一下子就少了。
最后,我带朋友一家去的是有儿童套餐的寿司专门店、绝非割烹料理的居酒屋(小酒馆)、以及学生经常光顾的意大利餐厅。我并没有感到后悔,这些饭店的服务对于孩子来说都显得非常周到,结果让我非常满意。
但是,我换个角度想,与中国相比,日本算是带孩子很不方便的社会。
不仅仅是餐厅。在日本,无法带孩子去的场所的确非常多。
现场演唱会、看电影、古典音乐会、演讲会、文化中心、博物馆、美术馆、高级饭店、居酒屋、古董店、日用品店、小杂物店……不一而足。
最近,日本掀起了“是否应使用婴儿车”的讨论。在推着婴儿车乘坐电车之后,很多母亲感受到了批评的目光。其原因包括太占地方、车轮撞脚以及移动耽误时间等。
在母亲们希望毫无拘束乘坐电车的要求的推动下,2014年,日本政府决定使用“婴儿车优先”标识。在电车和公交车上,张贴在过去就存在的婴儿车优先座位上。年轻的母亲们似乎一致给予了好评,称终于可以容易带孩子外出了。
因带孩子问题,我联想到的是1987年的“陈美龄争论”。
在日本发展的香港艺人陈美龄在生下长子之后,带着婴儿去电视节目的录制室,结果这件事曾被媒体大肆报道。对此,日本作家林真理子首先从女性论客的角度称,“不要带孩子进入成年人的世界”、“没有考虑对周围造成的麻烦”、“作为专业人士太幼稚”,进行了严厉批评。
日本的舆论对于带孩子上班这件事分为了“反对派”和“拥护派”,大家纷纷表达意见,不仅仅是名人,一般市民也参加了这个讨论。
当时仍然属于少数派的“有工作的母亲”受到极大关注,日本的保育园和托儿所数量少之又少的问题被报道出来,可以说职业母亲的问题再次得到思考,是这次争论的重大收获。
但是,“陈美龄争论“彻底欠缺的或许是海外观点,尤其是亚洲观点。
陈美龄是中国香港人。众所周知,中国是“职业母亲”发达国家,是几乎所有女性在生育后仍然去工作的国度。如果没有托付孩子的地方,就将不得不带着孩子去工作单位,这是理所当然的。陈美齡是否没有遵守这样的国家习惯呢?
一般而言,亚洲被认为对孩子溺爱,但考虑到欧美的情况,则是对孩子非常严厉,这是日本无法相比的,因为成年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从婴儿时期开始,就被严格区分开。
例如。
孩子自从出生之后就和父母分开住,被要求睡在儿童房间里。
此外,家庭聚会时,如果有客人来,孩子们则被要求呆在儿童房间。
在成年人说话的时候,如果孩子说“哎,妈妈~”等,就会被批评说“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
在餐厅里,没有“谢绝儿童入内”的标识。基本上来说,由于不会带孩子去,所以无需设置标识。
此外,在飞机等密闭状态的空间,如果孩子哭起来怎么办呢?
在欧洲,乘坐飞机时。飞机起飞后,父母抱着的婴儿撕心裂肺地哭起来。大人怎么哄都不起作用。于是,客舱乘务员走过来,轻轻抱起婴儿,走到了另一个地方。为了避免对整个客舱造成困扰,可能是到厨房等地方去哄孩子。当然,父母也会说“Thank You”,没有抗议说,“要把孩子带哪去!”、“小孩哭闹不是很正常嘛!”等等。
日本社会目前正在因少子化问题而非常烦恼。如果少子化问题这样发展下去,内需也将随之缩小,还将对各个产业带来消极影响。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也为解决少子化问题而煞费苦心,此时,不要像以往那样仅仅以欧美社会作为参考,或许更要将目光投向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做法。这是因为面临少子化问题的日本所需要的是,创造出女性们能够轻松抚育孩子的社会环境。
青树明子 简历
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亚太研究科硕士。1998年至2001年,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节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后担任广东电台《东京流行音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东京音乐广场》《日语加油站》节目制作人、负责人及主持人。出版著作《小皇帝时代的中国》、《在北京开启新一轮的学生生活》、《请帮我起个日本名字》、《日中商务贸易摩擦》等。译著《蜗居》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