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特约撰稿人 张维中:到爱知县犬山市的时候,当地人推荐我非去不可的一项行程,是到木曾川搭船游河,观赏鸬鶿捕鱼的演出。鸬鶿是一种很特殊的鸟类,每当为了育雏而觅食时,会把在河里叼食到的鱼放进喉咙里暂存,带回去给孩子吃。这类型的鸟,看起来嘴尖细长,吃不了什么东西似的,其实上下颚一张开就大获全胜。牠们的喉咙平常外表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但充满弹性,可以一下子撑得好大,像是个囊袋似的,同时塞进很多条鱼。
当我来到木曾川畔,登上游船以前,聆听专家解说鸬鶿的特性时,深深觉得还好鸬鶿的大嘴功能只用在觅食上。要是牠们懂得跟人一样爱逛街购物的话,随身携带了这样一个好用的便利环保袋,肯定到处飞就忍不住到处装,回到家才发现自己的失心疯,给自己的东西比给小孩的食物还多。
鸬鶿因为有这样特殊的觅食习性,故从古代开始,就被人类训练成捕鱼的方式之一。据说在一千多年前,这种人类和动物合作的古老捕鱼术,就流传在中国和日本。目前这两个地方都还保有着这项传统,只不过已经变成观光表演。在日本除了岐阜县是最知名的鸬鶿捕鱼胜地以外,还有这一次我所拜访的爱知县犬山市的木曾川。
犬山市的鸬鶿捕鱼只在每年的六月到十月进行表演。最佳的出船梯次,大约是在傍晚六、七点左右,可以欣赏到木曾川沿途的昏暮美景,也能看见夜里捕鱼时的特殊景致。游客的我们集中搭乘在一条小船上,沿着木曾川游走,夜幕渐渐低垂之际,途中,载着几位渔师的另外一艘小船,便在川上与我们相会。
渔师用一串稻草绳,系着一大群游在川里的鸬鶿,当牠们潜入水中捕到鱼时,就会跳出水面。这时候,渔师会立刻将牠们拉上船,打开牠们的嘴巴,倒出寄存在喉咙囊袋里的小鱼。到手的食物全被人类拿走了,久而久之鸬鶿或许会发怒。所以早已熟知鸬鶿习性的渔师,偶尔便会回馈奖励几只鱼,让牠们好好品尝。
因为是在漆黑的川上,捕鱼船为了照明,架起高耸的火把。在观赏船上跟着捕鱼船平行前进,看着赤红灿烂的火,在黑暗中随风改变舞姿,简直像是梦幻且美丽的大艺术家。而落下的光,把手脚明快的渔师拓印出闪烁的边缘,也照亮起每一只聪明伶俐的鸬鶿背脊。但鸬鶿是不需要光的,牠们全凭直觉捕鱼,游在船头前,骄傲地成了光与舟的领航者。
在人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鸬鶿表演的时候,有一刻,我一反常态地闭起眼来。闭起眼,方才火光中的捕鱼画面却仍在脑海里继续上演。
夜风中,我听着激起的水花声,混着鸬鶿的鸣叫以及渔师的呐喊,那种人类、动物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令我不禁暗暗祈祷起来。从此以后,这个地球可以永远、永远存在于这个宇宙中,没有战争,少有天灾,就这么平和静好的运转下去。
张维中 简历
台北人,现居东京。在台取得文学硕士后,08年来日。早稻田大学别科、东京设计专门学校毕业。现于东京任职传媒业。大学时以长篇小说踏入文坛,迄今出版著作24部以上。近作为散文《梦中见》,游记《一日远方》,小说《恋爱成就》。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