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证券市场,股价加快下跌步伐,不安心理正在全球范围内扩大。股价下跌被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情况,这加剧了担忧。
作为代表性指标,上证综合指数自2014年中期起快速持续上涨,今年6月12日相比1年前上涨约150%,创出了较高水平。而自6月中旬起,突然转为持续下跌,跌幅在3周内已达约30%。
在上涨行情中,政策性因素发挥了作用。由于经济减速,当局启动了货币宽松。同时试图压制投机性的房地产交易,结果投资机会受到限制的资金流向了股市。正因为企业业绩增长乏力,可以说6月中旬以来的暴跌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自发调整的一面。
令人担忧的是,当局推出了露骨的维持股价的举措。例如要求证券公司买入总计1200亿元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此外,还决定暂停有可能导致股票市场供求恶化的IPO。
人为维持股价举措有可能扭曲市场,将会减缓企业改善业绩的行动。同时,还违背了习近平政府定位为中长期经济改革原则的“使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方针。考虑到当局惊慌失措的救市举措,针对中国经济实际情况,或许应持更加慎重的看法。
实际上,因维持股价举措而暂时反弹的上证综合指数很快转为了下跌。市场嗅到了当局的焦虑和动揺。也可以说对当局的信赖正在动摇。
以希腊债务危机为代表,世界经济面临众多令人担忧的导火索。其中,作为世界第2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减速趋势成为巨大的负面因素之一。
在中国股票市场,外国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存在感很小,主角是个人投资者。股价走低将直接导致个人消费的低迷。为避免经济恶化,有必要进一步积极推进积极政策,例如使民营企业易于从国有银行获得贷款,以及完善面向低收入者的社会保障等。
不过,如果无法再次确认重视“市场作用”的姿态,经济政策有可能失去方向感。为避免失去市场的信赖,原则的改变不应被允许。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