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专栏/观点 > 社评 > 安倍完成的和未完的日本政治改革

安倍完成的和未完的日本政治改革

2022/07/20

PRINT

      丸谷浩史:首相官邸主导制和众议院的小选举区制度——这两套体系是日本平成时代和1990年代政治改革的核心。最有效地利用这两套体系并使其趋于完善的正是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资料图)

  

      吸取第1届内阁和民主党政府失败的教训

    

      日本政治改革的出发点是改变庞大的自民党派系和花钱过多的政治。在中选举区制度下,自民党一党可以有3人甚至4人当选,从而产生派系。如果改为自民党只能有1人当选的小选举区制度,就能消除派系的弊端,也不需要为了在总裁选举中获胜而花费巨额资金培养干将。这正是实现日本选举制度改革的原点。如果自民党为1人当选,那么对抗势力也只能团结在一起,从而为可以实现政权更迭的两大政党制铺平道路。

 

      小选举区制度允许领导层独裁,阻碍自由讨论,两大政党制并不适合日本——1990年代初,反对派摆出了展开争论的阵势。安倍和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站在了反对的一边。两人先后成为首相后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制度,也是因为他们曾经站在反对的立场非常深入地了解了该制度的优缺点。

 

      安倍作为官房副长官、官房长官、自民党干事长,近距离目睹了小泉的政权运营。在第1次担任首相时,安倍曾试图修正轨道,让邮政民营化的反对派恢复党籍。不过,他仅在短期执政后辞职。经过一段时间的“蛰伏”再次上台时,安倍主动避免重走民主党政权的失败之路,而是变身为充分利用首相官邸主导体制和小选举区制的首相。

    

      巧妙利用“人气、解散权、人事任命权”

    

      首先,在小选举区制度下,需要保持较高的内阁支持率。为此,安倍将被称为“岩盘”的支持层定为3成,并将其作为防线,采取了将保守派的支持维系到最后的作战策略。作为起步冲刺的举措,他在选民非常关心的经济方面提出了“安倍经济学”,除了极为有限的几次例外情况,安倍的政权运营持续保持4成以上的支持率。

 

      其次,安倍抓住最有效的时机行使了解散权。他曾说“解散的时机,就是取胜的时机”。如果在野党团结一致,在1比1的小选举区制度下,失败风险就会增大。他一直通过被称为“官制涨薪”的政策等,诱使在野党分裂,防止他们团结一致,这也是日本自民党和公明党两个执政党取胜的秘诀。

 

安倍一直起用麻生太郎(右)担任副首相兼财务相(2013年,首相官邸)

      第三是,利用权限集中于党首的特点,进行巧妙的人事安排。安倍基本上对内阁成员“逐个击破”,表面上也不询问派系的意向。两名固定的内阁成员是副首相兼财务相麻生太郎和官房长官菅义伟。自民党干事长一开始由竞争对手石破茂担任,然后是政策和信仰与安倍不同的自由主义者谷垣祯一,最后是老练的二阶俊博。并没有偏重大派系或者刻意保持派系均衡。最终使人事权掌握在安倍1人手中,没有给党内政敌留下可乘之机。

    

      疫情暴露出首相官邸主导体制的弱点

 

      安倍在每个方面都吸取了自己第1次担任首相时的教训。历经7年零8个月的第2届安倍政府与动不动就把自己的理想和好恶放在优先位置的第1届安倍政府不同,大力突出了现实主义的一面,因而取得了成功。

 

      这位平成改革的完成者再次离开首相官邸,也是因为新冠疫情击中了首相官邸主导体制的弱点,包括危机管理方式,以及与地方自治体首脑的关系等。对于让地方自治体首脑们服从“某天突然发生的危机”的相关安排的必要性,平成改革和1990年代的改革都没能着手解决。基本沿袭安倍政权做法的菅义伟政权也未能克服同一弱点。

安倍在记者会上表明辞职意向(2020年8月,首相官邸)

  

      岸田文雄政权在政策决定上选择了协调体制而不是首相官邸主导体制,在人事上采取了派系均衡型策略,这种做法也是吸取了安倍和菅义伟政权的教训。如果加上参众两院选举结束后在野党弱化、多党化的现象,就会给人仿佛回到中选举区制度时代的“1955年体制”、在自民党内实现了“疑似政权更迭”的印象。

      

      危机时代需要新的领导体制

    

      不过,日本的众议院选举制度并没有在小选举区制下发生改变,派系的实力要比当时弱得多。如果与安倍政权和菅义伟政权的做法相悖而行,政权运营也不会顺利。

    

      最了解这一点的也是卸任首相后的安倍。看透在野党的衰弱和向“1955年体制”倒退的安倍,巧妙地利用自己是最大派系的首脑这一点,在人事和政策两方面提出了更强烈的要求。这也是安倍作为“派系政治家”的本能,在担任父亲安倍晋太郎的秘书时,他经历了当时最大派系田中和竹下派的鼎盛时期。自民党内部出现被在野党夺取政权的担忧时,一种心理发挥了作用,那就是现在不是内讧的时候,应该在总裁兼首相的领导下团结一心。一旦这种担忧消除,党内变成疑似政权更迭的状态,推进派系均衡型和协调型政治的话,重视大派系的意向也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对旧派系政治和小选举区制度的利弊了如指掌,根据当时的政治情况采取行动,这就是安倍在政治上采取的做法。

   

 辞去首相后,安倍作为自民党最大派系的一把手呼吁进行改革(安倍会长(中)等人在清和政策研究会(安倍派)聚会上干杯,2021年12月,东京都港区)

     

      被称为“安倍1强”的首相官邸主导型安倍政治是日本平成时代和1990年代改革的完成形态,安倍的退场也表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30年前开始的改革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继动摇全世界的疫情和之后爆发的俄乌冲突,这些事态又给日本提出了旨在应对突发危机的新领导体制的应有方式、领导人论。目前,台湾有事的可能性在日本被广泛提及,包括在真正发生危机时进一步加强首相官邸主导体制的策略,失去安倍的日本政治到了应该重新考虑一系列改革的时候。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丸谷浩史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258
具有一般参考性
 
2
不具有参考价值
 
3
投票总数: 489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