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变了!
2022/05/20
藤井彰夫:“全球化(Globalization)已经结束”,3月下旬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美国贝莱德(BlackRock)掌门人拉里·芬克(Larry Fink)的这句话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他指出,由于俄罗斯进攻乌克兰,至今的全球化已经无法持续下去。
与此同时,美国著名智囊团“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Adam Posen)也发表了题为《全球化的终结?》的论文。这篇论文虽然在题目中加上了问号,却同样分析了全球化的僵局。表示全球化倒退的“逆全球化(Deglobalization)”和表示全球化减速的“慢球化(Slow Globalization)”成了欧美媒体竞相使用的词语。
新兴国家也置身其中的现代全球化的起点,应该是1989年柏林墙倒塌导致东西方冷战结束,以及中国加快改革开放路线的90年代初期。
冷战结束后,东西方的隔阂消失,人员、货物、资金开始在世界各地自由流动。随着世界贸易组织(WTO)等不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企业纷纷瞄准全球工资最低、环境最完善的地理位置,推进了生产基地的国际化。这为俄罗斯及东欧等原共产主义阵营以及中国等新兴国家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契机。
在摆脱巨额国防费用负担的美国,还出现了“和平红利”的说法。从军事技术中诞生的互联网、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向民间开放,成了信息技术(IT)革命的原动力。
资金也被放开,流向全世界。低通胀和低利率带来的丰富投资资金,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率,流向世界各地。对此起到支撑作用的是轴心货币美元,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实质上以世界中央银行的身份君临天下。
但随着中美对立、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的出现,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以往的全球化迎来了巨大考验。疫情下口罩供应短缺,中国防疫措施造成供应链混乱,乌克兰危机导致能源和粮食供应不稳定。
减少手里的库存并重视效率的“Just in Time(实时管理)”式经营抵御危机的能力十分脆弱,因此需要在思维上转变为防备紧急情况的“Just in Case(以防万一)”模式。
“新版本的全球化不仅需要高效率和低成本,还需要韧性”,5月2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代表戴琪在美国智囊团主办的演讲会上呼吁,全球化已经出现问题,需要进行升级。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