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减速将会持续到何时?这一悬念让全世界惴惴不安。中国政府10月19日公布三季度实际经济增长率为6.9%,时隔6年半跌破7%,但有人怀疑实际数字应更低。为什么中国无视全世界的担忧,不真正采取经济刺激措施呢?统计数字真的反映出实际经济状况吗?
李克强总理9月中旬的讲话已经清楚地表明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实质性危机。在参观辽宁省一家成立于1914年的老牌大型重工装备制造厂时,李克强称“东北的装备制造有底蕴,但转型升级的任务也很紧迫”。
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
辽宁这片土地和李克强总理有着不解之缘。在2007年担任辽宁省委书记时,李克强曾向美国驻华大使表示,国内生产总值(GDP)只能用于参考,一般通过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发放量这3个数据判断经济增速。
3个数据随后被称作“克强指数”成为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指标。眼下这3个数据所显示的状况非常严峻。例如今年8月的铁路货运同比下降了15%。辽宁省的官员在总理视察后坦露出目前的困境:“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困难”。
今年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比二季度低了0.1个百分点,证明中国经济存在减速趋势。但有些进驻中国的日系厂商不是很肯定地表示“感觉公布数字有些虚高”。尽管对GDP统计的不信任感增强,但也未必就能肯定自己掌握的是实际状况。
行业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完全不一样。经营“优衣库”的迅销公司会长兼社长柳井正在10月8日的记者会上就中国经济表示:“尽管出现短期调整,但不会成为非常事态”。受益于中国业务,该公司的净利润创下了历史新高。
“世界工厂”已成为历史
事情的真相是,10年前拉动经济增长的是以制造业为主的第2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达到了47%。
以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契机,中国的贸易额迅速扩大,一度被誉为“世界工厂”,但这已经成为过去。从2005年的统计来看,服务业和零售业等第3产业所占比重为41%。在经过10年之后,今年前三季度的GDP中,第3产业所占比重已经上升到51%,高出第2产业约11个百分点。
增长率也形成鲜明对比。第3产业增长8.4%,第2产业则只有6%。零售业和服务业等的坚挺弥补了制造业的减速,总体上维持着近7%的增长率,这就是中国经济当前的状况。这一势头还波及到海外,成为目前日本人所看到的访日中国游客的“爆买”。
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起因是2008年雷曼危机时实施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当时中国政府担心全球经济陷入同步衰退,于是推出经济刺激措施,但由于规模过大,导致生产设备严重过剩,使得制造业至今仍在困境中苦苦挣扎。这期间以城市为中心,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将服务业和零售业推升到主要产业的地位。
因此,日本制造业人士感觉“增长率接近7%不正常”也是有情可原,因为他们并不掌握经济的总体状况。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