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专栏/观点 > 专栏 > 日本产业将通过化学实现复兴

日本产业将通过化学实现复兴

2014/12/09

PRINT

       三个日本人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使日本企业的“物理”实力一下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明年以后会是什么情况呢?根据媒体上讨论推测,日本的“化学”或许是下一个关注的重点。

松下科研人员证进行人工光合成技术的开发
      例如东芝和松下正在开发的“人工光合成”和“光触媒”,现在已开始初现成效。人工光合成技术是通过空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来生成可供燃料电池车等使用的能源物质(乙醇等),光触媒技术则是生成作为燃料电池车燃料的氢,均受到专业人士的高度关注。

  日本电子厂商转型

      据日本政府人士介绍,执政党的自民党内已经有不少议员对上述技术表示出强烈兴趣。在减少二氧化碳的同时还能生产燃料,正设想在东日本大地震的受灾地区建设人工光合成工厂。

      在技术开发的世界里有着“多产多死”的说法。即便如此,由于这2个领域里潜藏着对于企业来说可以转变经营结构的商机,因此仍有很大吸引力。松下社长津贺一宏最近在《日经产业新闻》上表示:“在氢、水、空气这3个领域里,我们力争到2030年创造出1万亿日元规模的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电子厂商的转向似乎正成为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日本的电子行业迄今为止一直在符合“物理”法则的世界里奋斗。最典型的就是半导体集成度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的“摩尔法则”。

   “去物理化”

       日本的技术实力雄厚。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半导体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时至今日,在价格剧烈波动的半导体存储器领域,东芝仍有望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

       但电视机、个人电脑等数码产品的生产成本迅速而持续地下跌,可以说是另一种类型的摩尔法则。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上,高成本的日本企业几乎没有生存的可能。近20年的残酷现实让人们明白了这么个道理。

       日本电子行业从去年前后开始转变经营思路。日立制作所、东芝、三菱电机这三大综合电子厂商本财年的合并经营利润加起来超过1万亿日元。取得这一成绩并非依赖于电视机、相机、手机的消费复苏,而是因为立足于基础设施、服务等不受降价牵连,或者说与摩尔法则相距最远的领域。

       估计日本各企业今后仍将非常鲜明提出“去物理化”。

      东芝由核电站专家担任专职董事,统一掌管人工光合成和使用多余电力来储存氢的新能源业务。这并非缩小核电站业务,而是要将“化学”变大。产生氢是核电站的衍生物,在这方面积累的化学反应与电解的知识是研究人工光合成及面对氢社会所必不可缺的。

       野村证券的高级分析师山崎雅也指出:“技术突破似乎潜藏在一直以来支撑着数字领域的工艺工程(物理)与材料工程(化学)的融合里”。

   化学的时代不易被复制

  东丽试制的碳纤维汽车(名古屋市的汽车中心)
       东芝与韩国三星电子正在进行新一代半导体存储器的开发竞争,这种三维构造的材料有望借助“材料革新”来实现。另外东芝正在开发的白色发光二极管(LED)与新一代功率半导体也只有通过硅等的材料革命才能实现商品化。

       要想在化学领域取得成功,至少需要5年、10年的时间。电动汽车之所以迟迟无法普及,原因就在于电池的能量密度不能像摩尔法则那样轻松提高,导致汽车的续航距离难以增长。化学的世界比物理进步缓慢,这是宿命。

      相应地,化学的时代就不可能每隔一年半价格下降一半。大型电子厂商的经营者正在关注的就是这一领域。这是一个无法轻易被复制、不会轻易传播的世界。

      如此说来,汽车车体正如日本一家汽车厂家的管理人员所讲的那样,“也许会进入到大量采用铝和碳纤维的时代”。无论是铝还是碳纤维,都属于化学。日本的产业似乎在全方位地开始模式转变。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中山淳史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39
具有一般参考性
 
0
不具有参考价值
 
0
投票总数: 39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