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用日语进行传播的媒体显示出了独特的存在感。虽然是中国的官方媒体,但由知日派组成的编辑部有一定的决定权,主要以网络新闻和杂志的形式传播中国的最新消息。在中日外交关系冷却的背景下,这些媒体也想方设法传播一些促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的策划报道和节目。它们得到了关心中国的日本人和学日语的中国人的关注,以草根的方式促进着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
“11月11日是中国的光棍节”,“但最近作为电商节得到民众认可。今年也很令人期待”,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日语短波广播的谈话节目,中国主持人和日本主持人一唱一和地展开着节目。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部主任王丹丹(右)和工作人员 |
该节目在日本短波广播爱好者中有一定的知名度,通常被成为“北京放送”,包括重播时间在内,每天播放6小时。以新闻和谈话方式传播中国近况,也播出汉语讲座。关于该节目的编辑目的,日语部主任王丹丹表示,包括中国落后的部分在内,传播中国真实的现状。
CRI是用65种语言对外传播信息的国有广播电台。日语广播是在二战时期的1941年,在共产党的根据地陕西延安为呼吁前线的日本士兵停战而开播的。目前日语部约有40名工作人员,规模仅次于英语和俄语部。
虽然历史和阵容很显赫,但在内容上,宣传色彩却很淡。在与听众的互动节目中,都是一些贴近生活的话题,比如“严冬在北京早起的窍门”等。最近正在加强通过网络来传播。CRI的日语主页显示的是一些中国热门歌曲排行榜等柔和的自主特色内容
在纸媒方面,中国外文局发行的月刊《人民中国》极具代表性。该刊于1953年创刊,历史悠久,通过彩色印刷和开设电子版等不断发展。对于该刊的编辑方针,王众一总编表示,这是一本中国政府的见解、中日有识之士的评论、中国社会和文化等信息均衡的综合性杂志。
11月刊的亮点是名为“京杭大运河”的通讯见闻录。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浙江省杭州,全长约1800公里。《人民中国》1981年曾刊登过一篇骑行大运河的报道,计划从3期连载刊登再次骑行大运河的见闻录,以照片的形式展现中国的时代变迁。
|
《人民中国》杂志社总编王众一(右)和工作人员 |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