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将于明年初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当银行经营出现问题、存款人利益可能受损时,将及时动用存款保险基金向存款人偿付受保存款,最高偿付金额为50万元。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日前向主要银行下达了计划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通知。此举将成为完善中国金融系统安全网的重要一步。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银行破产时,政府偿付储蓄者部分或全部存款的制度,广泛被日美欧等主要国家采用。偿付资金来自银行根据存款金额向政府缴纳的保险费。在中国,担心保险费用负担将影响到收益的国有银行一直对设立该制度持消极态度。
在中国,经济减速和房地产价格下跌导致银行的盈利能力出现恶化。预计随着存款利率走向自由化,银行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缺乏保护储蓄者权益的框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十分突出。今年3月江苏省的多家银行出现了挤兑风潮,不安情绪出现扩大。
随着酝酿约20年的存款保险制度即将建立,中国将利率自由化纳入视野。僵硬的存款制度导致当局监管不到的“影子银行”迅速膨胀,经济出现扭曲。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增长,金融改革的速度受到关注。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今年3月在谈及存款利率自由化时表示:“我个人认为,是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就能够实现”。央行今年7月取消贷款利率下限,何时取消存款利率上限成为改革的焦点。
存款保险制度的设立是在为存款利率的自由化布局。由于中国政府实施严格的利率制度,所有银行都能获得一定利差。国有银行因此实现稳定经营,并在指导下优先向国有企等提供贷款。
如果以银行不破产为前提实现利率自由化,很可能导致银行竞相提高存款利率,经营陷入混乱。完善金融系统安全网以应对银行破产,强化经营的竞争原理和自律意识对于利率自由化来说不可或缺。
在中国,当局监管不到的高回报理财商品等“影子银行”出现膨胀。银行的1年定期存款利率最高为3.3%,而理财产品的利率则高达5~6%。不经由银行的资金流向房地产领域,此外还流向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
这导致资金的流向出现偏离,即使央行提供充足的资金,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此外过度依赖房地产投资的情况也无法改变,越来越多的声音担忧信用危机的扩大将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产生消极影响。
如果利率自由化带动存款利率稳健上涨,有望产生抑制“影子银行“的效果。央行11月21日决定下调利率,开始为放松存款利率上限限制,实现利率自由化而铺路。
不过中国早在1990年代上半期就曾提及实现利率自由化。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也因为担心负担增大的银行的反对和官员的权力之争而搁置了20多年。
中国领导层到底能否最终果断实施将带来银行盈利能力下降等“阵痛”的金融改革呢?
(大越匡洋 北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