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V出现产能过剩隐忧,开工率或破50%
2022/05/17
中国的纯电动汽车(EV)有可能陷入产能过剩。预计包括纯电动汽车在内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年产能在数年内达到1500万辆规模,大幅超过年销量预期。原因是为了争夺世界第一的市场,各企业竞相增强产能。中国国内工厂的开工率有可能跌破50%,今后必将迎来淘汰和重组。
“在短短1天就获得建设等许可”,中国国有大型企业东风汽车集团的负责人4月下旬向中国媒体表示,在作为大本营的湖北省武汉市,年产1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基地已获得许可。此前获得许可需要约1个月,但当地政府简化手续,支持了产能增强。
![]() |
中国政府于2020年正式推出要求在国内拓展业务的汽车厂商等制造和销售一定比率新能源汽车的制度。各企业加强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政府也通过补贴鼓励销售,从汽油车转向新能源汽车的行动迅速推进。
结果,2021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与2020年相比增至2.6倍的352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为291万辆,占整体的逾8成,远远超过纯电动汽车还不到100万辆的美国。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匹敌日本新车销售整体的500万辆。中国一马当先的状态被认为今后也将持续。
英国调查公司LMC Automotive统计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占乘用车整体销量的比率达到14%。预测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增至850万辆规模,占整体的比率超过3成。
汽车厂商为了在世界最大市场扩大份额,加强产能的增强。中国媒体报道称,除了东风以外,德国大众旗下的高档车品牌“奥迪”的中国合资企业2月针对建设年产15万辆的工厂获得许可。此外,本田的中国合资企业也在3月宣布,正在申请扩大产能的许可。
不过,产能扩大的速度超过销售增长的速度。中国乘用车业界团体、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调查显示,截至2021年底,面向新能源乘用车的生产设备年产能为569万辆。设备开工率为58%,已出现过剩迹象。
今后生产和销售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现阶段推进建设的乘用车的年产能合计为1046万辆,其中大部分面向新能源汽车。一般来说,新能源汽车工厂从开工建设到投产需要2年左右,如果全部工厂投入运行,年产能将在数年内达到1500万辆规模。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
金融市场
日经225指数 | 28493.47 | 336.50 | 04/14 | close |
日经亚洲300i | 28493.47 | 336.50 | 04/14 | close |
美元/日元 | 132.42 | -0.60 | 04/14 | 15:15 |
美元/人民元 | 6.8381 | -0.0298 | 04/14 | 07:14 |
道琼斯指数 | 34029.69 | 383.19 | 04/13 | close |
富时100 | 7843.380 | 18.540 | 04/13 | close |
上海综合 | 3336.1530 | 17.7892 | 04/14 | 14:05 |
恒生指数 | 20405.12 | 60.64 | 04/14 | 14:04 |
纽约黄金 | 2041.3 | 30.4 | 04/13 | close |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