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中国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日本人
2023/07/06
“此前没想到中国的研究水平会这么高”,这样说的是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的研究员野和田基晴。
野和田在2023年3月时隔2年回到中国。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大学建议他回国,2020年2月开始从日本在线上推进研究。专业是极光等宇宙等离子体物理学。当作为太阳风而从太阳射来的等离子体粒子与地球大气相撞时,就会产生极光。
山东大学研究员野和田所在的团队正在讨论 |
极光的形成受到地球磁层和太阳风相互作用的影响。如果能量强的太阳风扰乱磁层,将导致环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发生故障等。对太阳风和磁层的预测被称为“太空天气”。野和田关注极光的形状,致力于分析。
野和田从日本的东海大学的研究生院毕业后,曾任职于台湾的大学等,2010年成为北京大学的研究员。契机是北京大学教授的一篇论文。正当为找不到下一个职位而苦苦挣扎时,注意到那是一篇有趣的论文。发了一封提出面谈的邮件,称“希望一起参加研究”,虽然薪水很少,但得到录用。
5年任期结束回到日本后,就职活动也遇到困难。接连遭到日本和欧美大学的拒绝,但在中国的人脉带来了现在的职位。给北京大学的教授发出咨询邮件后,对方称自己的学生在山东大学,正在寻找研究人员。由于在北京大学当研究员时相识的关系,所以得到录用。
野和田表示,中国的研究氛围和风格“很适合我”。实力至上主义突出,30~40岁的教授也很多。据称这是一个研究人员和学生可以自由交换意见和提出建议的开放包容的环境。
中美对立给研究蒙上阴影
比起电子邮件,“微信”等聊天应用的交流在中国更为普遍。野和田认为,自由豁达的环境培养了研究人员,正在提高中国的研究能力。
进入2000年代以来,中国在研发的国际舞台上迅速提高了存在感。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科学技术和学术政策研究所的数据显示,从各领域研究论文的引用数进入前10%的“受关注论文”的数量来看,中国2000年(1999~2001年的3年平均)首次跻身世界第10位,从2008年开始一直排在美国之后,位居第2位。2018年跃居世界第一。
中国力争在基础科学方面达到世界顶尖的研究水平,但目前也面临着课题。由于中美对立加剧,与美国的共同研究变得困难。即使在与军事技术无直接关系的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国际形势也开始投下阴影。
日本论文排名下降
相对于崛起的中国,从2000年代开始走上低迷道路的是日本。在受关注论文的数量上,2006年被中国超越,跌至第5位,此后一路下滑。现在被韩国和印度超越,跌至第12位。
冈山大学教授河野洋治表示,“中国的跃进具有值得日本学习的教训”。河野洋治2015年从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来到中国,在中国科学院工作至2019年。作为中国的特点,他指出了基于年轻人自由思考的研究活动的加强和包括基础研究在内的广泛领域的预算分配,强调“‘选择与集中’无法恢复日本的研究能力”。
日本在2004年将国立大学法人化,来自国家的运营费用拨款逐年削减。由于人工费和管理费的削减,教师职位减少,一边忙于不断增加的业务,一边又无法得到充分的支持, 河野指出“陷入研究时间减少、研究能力下降、拨款进一步被削减的恶性循环”。
为了卷土重来,日本政府设立了10万亿日元的“大学基金”。使用预计每年3000亿日元的投资收益,将选出的数所学校认定为“国际卓越研究大学”进行支援。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等参加了支援対象的招募。但是,大学基金也蕴含有可能导致新的“选择和集中”的风险。
河野教授认为,在中国,“年轻一代的教授正在爆炸式增加,竞争也很激烈。今后20年左右应该会取得优异的成果”。日本要采取着眼于20年后、重新在研究领域恢复国际地位的措施,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越川智瑛、松添亮甫
(明日刊登姊妹篇《那些在日本从事AI开发工作的中国人》)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