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指数30年:泡沫破裂和再生
2019/01/02
动荡的2018年东京股票市场于12月28日迎来平成时代最后的年末最终交易日。从平成元年末(1989年)的历史最高点3万8915点开始,平成的行情随着经济泡沫破裂进入了长期低迷。在此期间,日本的会计和公司治理改革取得进展,像欧美一样,逐渐转变为股价形成与企业价值相符的市场。不过,美国不断诞生创新性企业,日本与其的差异不断被拉大。另一方面,日本股市也越来越容易受到海外市场股价波动的影响。
瑞信证券的日本首席信息官(CIO)松本聪一郎回顾自己1989年在寿险公司担任分析师时表示,“进行企业分析后感觉这只股票被高估,但股价还是会不断上涨”。在当时,即使加上土地和股票等保有资产的上涨,个别企业的股价还是处于让人无法理解的水平。
但很多人认为“股价还会涨”,企业和个人纷纷将资金投向股票。1988年股价指数期货的启动也产生了影响,指数基金受到欢迎,日经平均指数在1年时间内上涨了29%。不过,丰田和城市银行等蓝筹股的涨幅仅为数个百分点。松本回顾称,“上涨的都是(流通股票数较少的)小盘股。如今回想起来,那是牛市末期的征兆”。
失去的20年
到了1990年,股价转为下跌。由于日本银行提高央行贴现率以及为了抑制房价引进的总量限制,资产泡沫的逆转拉开序幕。此前以土地为担保发放贷款的银行开始背负巨额不良债权,以证券公司管理的“营业特金”理财损失瞒报为契机,山一证券在1997年破产。日本经济进入长期停滞期,也就是“失去的20年”。
在此期间,会计和公司治理改革逐步启动。1990年代后半引进的金融资产市值计价会计制度推动了日本型经营的变革。一些企业不愿意将手中股票的账面亏损体现到财报中,于是开始出售交叉持股。
交叉持股占总市值的比例从1990年代中期的3成下降至1成。此前仅为1成的外国股东占比提高至3成。
有影响力的大股东
2000年代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的“有影响力的大股东”登场。村上世彰的“村上基金”等通过行使表决权和股东提案迫使企业进行改革。野村证券的高级研究员海津政信指出,“在交叉持股不断消失、稳定股东减少的背景下,企业开始认真倾听海外投资者等各方的声音,这一点影响巨大”。
日经平均指数在平成时代中间期的2003年触底,到2007年回升至1万8000点大关。2008年的雷曼危机时创出泡沫时期后的最低点,但由于2012年以后的安倍政府的政策刺激和企业业绩改善,到2018年又一度创出27年来新高。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报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