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议定书》终结的开端
2011/12/12
中国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左)和美国气候变动问题特使史登(右)在COP17上 |
COP17曾步履维艰,就算把会期延长了一天也始终无法达成一致,现在总算是找到了让主要国家全都加入下一期框架的路径。
此次会议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就是在《京都议定书》中不承担义务的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国家和脱离议定书的美国都承诺将加入下一期框架。此次会议突破了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划分固定在1997年时的“京都体制”,成为主要国家都参与、共同防止气候变暖的平台。
会议还成功设定《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避免了2013年以后出现对策空白期。但由于日本、加拿大、俄罗斯未承诺数字指标,因此《京都议定书》所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从全球的26%缩小到17%。同时,COP17也意味着1997年诞生的京都体制“终结的开始”。
尽管最终协议可以说是体现了日本政府提议的从京都体制切换到一揽子下期框架的主张,但日本也并不是就可以开怀。为了让下期框架更具实效性,日本有必要与各国加强合作,更加积极地削减温室气体。
日本将要在下期框架生效之前提出自主性目标并赋予实施。摆在日本面前的课题是接受核电站事故的教训,在彻底调整能源政策的同时重新构筑温室气体对策,以坚决果断的对策让日本领先于世界的环境技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将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日经新闻编辑委员 泷顺一 德班报道)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