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命!日本河豚杂种激增引发“有毒难辨”问题
2018/09/12
由于气候变暖导致海水温度上升,河豚的栖息地正在向北延伸,河豚逐渐迈向“杂种化”。在日本的北海道和东北地区,河豚捕捞量不断增加,吃河豚的机会也在增多。而杂种河豚的有毒部位有可能和纯种河豚不同,通过外表又难以判别。在此背景下,日本的河豚行业团体指出,“(烹饪河豚)需要更高技术,但烹饪资格的标准存在地区差异”,为避免引发食物中毒,要求日本政府加强烹饪资格管理。
日本水产大学校的高桥洋副教授(鱼类遗传学)指出,“杂种河豚从6年前开始迅速增加”。高桥洋在日本宫城县的气仙沼渔港调查了“潮际河豚”和“密点东方鲀”等的捕捞情况,在调查约1250条河豚中,2成以上属于杂种。
密点东方鲀原本栖息于日本海一侧。高桥洋表示,由于海水温度上升,密点东方鲀不断北上,跨越津轻海峡,栖息地扩大至太平洋一侧,与潮际河豚不断杂交。
河豚具有“河豚毒素”,但根据种类不同,精囊、表皮、肌肉等含毒的部位也有所不同。由于杂种河豚的有毒部位可能出现变化,因此目前渔民避免其流向市场。但如果杂种河豚数量增加,通过外表又很难判断,进入流通渠道的风险也将随之提高。
今后,河豚厨师需要具备更高的技术和知识。不过,日本的河豚烹饪资格根据各都道府县的条例授予,标准存在地区差异。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