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肯德基麦当劳撒手中国业务看到的
2017/01/10
美国麦当劳和经营肯德基(KFC)等的美国百胜餐饮集团两家公司已开始调整中国战略。麦当劳1月9日决定以20.8亿美元的价格将中国业务出售给中国国有综合企业中信集团(CITIC)等。百胜也在此前拆分了中国业务。美国餐饮企业的两强均未能充分应对中国消费者嗜好的多样化等,业绩陷入低迷。随着顾客流向竞争对手,业务重组成为当务之急。
麦当劳和百胜旗下的餐饮店在中国陷入低迷(大连的麦当劳店铺) |
中信于9日正式公布了业务收购计划。该公司将与美国投资基金凯雷集团共同收购麦当劳的中国子公司,成立新的运营公司。新公司的各方持股比例分别为中信52%,凯雷28%,麦当劳20%。计划2017年夏季之前完成收购。
麦当劳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合计运营约2400家店铺,员工人数超过12万。新公司将获得中国大陆和香港的麦当劳加盟店20年的运营权。今后5年除了以门店数较少的地方城市为中心新开设1500多家店之外,还计划推进改良商品菜单。
一方面,经营肯德基和必胜客的百胜2016年10月拆分了中国业务。拆分出去的公司接受了中国阿里巴巴集团等的出资。正力争通过积极引入阿里巴巴的支付服务等,提高竞争力。
顾客流失的两大诱因
最近几年业绩增长持续陷入停滞的两家公司有诸多共同点。比如都是在1989~90年进驻中国的老牌外资企业,在当时的中国,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仅存在新鲜感而且本身的竞争也较少,因此一举扩大了门店网络。伴随中国的经济增长,麦当劳和肯德基一直被视为“富起来的象征”。
然而,在之后发生的两个问题引发了顾客的不断流失。一是对“食品安全”应对不力。2014年7月,两公司的食材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使用过期鸡肉一事被曝光。发绿的鸡肉在电视上被大肆报道。这一事件后,两家公司的销售额大幅减少。
另一个问题是,随着经济增长,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者的嗜好趋于多样化。
据业界团体中国饭店协会统计,2015年中国的餐饮市场规模比上年增长11.7%,达到3.231万亿元。虽然保持增长,但起拉动作用的是当地的新兴餐饮企业和以美国星巴克为代表的咖啡连锁店。
地位被星巴克取代
尤其是星巴克。该公司提出了到2021年将中国的门店数量较目前增加一倍、达到5千家的雄心勃勃的开店计划。一杯拿铁咖啡的价格在中国约为30元,并不便宜,但作为年轻人休闲放松的场所而受到青睐,作为新的富裕的象征,取代了麦当劳等。
进入2016年后,两公司的业绩呈现了复苏的迹象。但因7月份国际仲裁庭全面否定了中国在南海的主权,作为对插手南海问题的美国的反抗,各地爆发了抵制运动。两公司的业绩再次恶化。
两公司力争通过注入中国资本等尽快实现经营重建。不过,恢复已经受损的形象并非易事,业绩恢复的前景浮现着不透明感。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大连 原岛大介,香港 粟井康夫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