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大学的筱原隆司教授等人通过小鼠试验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精子干细胞”的增殖机制。精子干细胞是存在于精囊中的形成精子的细胞 ,此前科学家仅知道该细胞的一种增殖机制,现在又发现了另一种机制。这一发现或将有助于弄清男性不育症的原因,进而贡献于相关治疗。筱原隆司教授等人的研究成果于2月13日刊登于美国科技类杂志《Stem Cell Reports》(电子版)上。
|
加入“FGF2”之后繁殖的小鼠精子干细胞(左)以及加入“GDNF”后繁殖的精子干细胞(筱原隆司教授供图) |
形成精子的精子干细胞在精囊中数量极少,因此难以分析。研究团队找到了长期培育精子干细胞的方法,研究了其性质。
此前一直认为,精囊中细胞分泌的被称为“GDNF”的物质是精子干细胞繁殖所不可或缺的。筱原教授等人则发现了通过被称为“FGF2”的物质繁殖的精子干细胞。将这种精子干细胞移植到患不育症的小鼠精囊中,小鼠可以生育后代。
男性患不育症,很多时候是因为产生精子的能力低下。有观点认为精子的活跃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趋下降。如果详细了解成为精子来源的细胞的繁殖机制,将有助于研发新的治疗方法。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