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在中国失速,全球战略面临调整
2023/10/25
东海东京调查中心等的估算显示,丰田、日产和本田3家在中国的合资工厂满负荷运转之际的年产能约为530万辆。如果根据2023年度的中国销量计划来推算,各企业均拥有约4成的剩余产能。
日本汽车厂商2000年代与中国企业成立合资企业,相继启动本土化生产,扩大了生产规模。高盛证券的统计显示,从中国业务对净利润的贡献度来看,预计2022财年日产为34%、本田为27%、丰田为18%,对合并业绩产生的影响巨大。
在日本汽车厂商在中国的竞争力下降的背景下,汽车零部件和材料厂商的经营动向也需要密切关注。
广汽三菱汽车1月在车展上展示的车辆(中国广东广州) |
日本汽车零部件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从具备生产功能的海外法人数量来看,中国占整体的30%(2021年),仅次于东盟(ASEAN)。中国对日本的汽车零部件进口额2022年达到8000亿日元,占进口额的30%,已融入供应链。
日系车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的份额下降,日本汽车厂商能否坚守一直以来被认为固若金汤的北美和东盟(ASEAN)市场也成为课题。
虽然日本企业在东盟保持着较高的市场份额,但随着东盟各国政府引进纯电动汽车产业,中国企业的存在感正在提高。日系车在东盟的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80%下降到2023年的70%。
在日系车占据优势的泰国,每月新车销量中的纯电动汽车比率在2023年9月超过了10%,与2022年7月的0.8%相比增至10倍以上。随着中国企业凭借纯电动汽车投资展开攻势,纯电动汽车车型较少的日本企业有可能被夺走市场份额。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