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森林老化,在全球造林竞争中落后
2021/10/08
中国正在以猛烈的势头推进植树造林。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显示,自2010年至2020年,中国的森林面积每年平均增加193.7万公顷。其规模排在世界第一位,远远超过居第2位的澳大利亚(44.6万公顷)。报道称巴西的亚马孙热带雨林正在消失,该国的森林年平均减少149.6万公顷,中国的增加规模高于这一数字。
曾经受国土沙漠化困扰的中国计划进一步加快推进“绿色长城”计划。路透社8月援引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高官的说法,报道了自2021年至2025年以每年3.6万平方公里(360万公顷)的速度植树造林的方针。以每年超过比利时国土面积的规模推进造林,据悉将在落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承担重要作用。
树木“老化”导致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
日本也有过大力推进造林的时期。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将大量木材用于军需物资,采伐加剧,山林荒芜,泥石流等风雨灾害频发。战败后对此进行了反省,1950年制定了推动森林所有人采取行动的造林临时措施法,以“让荒芜的国土披上绿色盛装”为口号,推进了第1次全国植树节活动。由于基于特别会计和政府贷款的资金层面支持等因素,自1950年代起,以杉树为中心的植树造林迅速取得进展。
不过,集中种植杉树产生了花粉症之外的另一个日本特有问题。了解木材利用的日本东洋大学教授村野昭人指出,“由于木材进口自由化、钢铁和混凝土的普及,日本国产木材的需求逐渐减少,日本的森林里有很多种植50年以上的杉树”。
杉树和扁柏在开始种植后不久,光合作用旺盛,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顺利增加。吸收量在树龄11年至20年左右为顶峰,之后走上下坡路,从与呼吸量相抵的情况来看,在树龄超过50年以后,会降至与开始种植时相差无几的水平。要防止这种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减弱的“森林老化”,需要进行适度采伐,重新种植树木。目前日本缺乏进行采伐的人手和资金。
森林的老化也能从日本政府9月初发布的应对气候变暖计划草案中看出来。日本2030年度的森林二氧化碳吸收量目标值是3800万吨,预计比2019年度的4290万吨减少1成以上。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的田上贵彦针对关系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目标的森林吸收量指出,“法国和欧盟将大幅增加,中国在2050年之前基本没有变化”,而“日本呈现减少倾向”。
摆脱恶性循环的构想
占日本国土面积约7成的森林衰老,这种未能充分利用的情况只能说是暴殄天物。把目光转向海外可以看到,着眼于实现“碳负数”(carbon negative,温室气体排放和森林等的吸收量相抵之后降至负值),美国微软等企业正在致力于植树造林投资。
日本是否有扭转局面的办法?日本咨询机构Dream Incubator与日本环境省、林野厅和经济产业省等沟通,提出了“森林资源的生态系统”构想。在属于林业上游的森林所有人的阶段实现集约化,携手木材和住宅企业、建筑承包商确立稳定供应的渠道。描绘的前景是提高采用日本国产木材的建筑物的价值,刺激下游消费者的需求。力争摆脱“因为不赚钱就不砍伐、因不砍伐而持续闲置”的恶性循环,实现森林的年轻化。
利好因素是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决定,这一决定也称得上是菅义伟的“政治遗产”。10月,修订后的木材利用促进法也将施行,便于想实现去碳化的建筑使用日本国产木材。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