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专栏/观点 > 张石的樱雪鸿泥 > 谁为孙中山与日本妻子代写和翻译情书

谁为孙中山与日本妻子代写和翻译情书

2018/08/31

PRINT

 

  虽然母亲精心保存孙文的信件,但是在关东大地震时都被烧掉。永兴隆的超氏为母亲代笔写回信并翻译孙氏的来信,他是知道一切细节的人,但是从年龄上来看,恐怕已不在世上。温炳臣也是知道详细情况的人,由于当时的国情,他一直将此事作为秘密而不泄露,以致一直到今天仍作为秘闻而不见诸于世。”

 

实方元信写给东川宫一得信的原稿。宫川东一提供

 

   “永兴隆的超氏”究竟是谁? 

 

  实方元信在信中说:“虽然母亲精心保存孙文的信件,但是在关东大地震时都被烧掉。永兴隆的超氏为母亲代笔写回信并翻译孙氏的来信,他是知道一切细节的人”,而“永兴隆的超氏”究竟是谁呢?

 

  “永兴隆”是战前的横滨的洋服裁缝店的名字。

 

  日本的洋服裁缝业是中国人兴起的。

 

  开港以后,很多中国人从上海到横滨来,而裁缝是具有代表性的职业,包括男装裁缝和女装裁缝。

 

  到日本来的中国人裁缝,大部分是宁波出身,宁波离上海陆路约400公里,是一座港湾城市,也是开港城市之一。宁波人把洋服裁缝业者称为“红帮”,因为是为“红毛人”--洋人做衣服的业者集团,而将传统的中国服装裁缝业者称为“本帮”。

 

  宁波当时是浙江省的繁华城市,服饰业也非常繁盛。鸦片战争以后,与上海一起对外开港并设立租界,外国人开始居住。于是那里洋服裁缝业“红”也应运而生,因为技术很高,宁波的洋服裁缝也活跃在上海。

 

  而日本开港后,虽然有许多外国人来横滨生活,但是当时的日本人并没有掌握制作洋服的技术,这种需求促使中国洋服裁缝来到日本。

 

  据说最早来日本的是浙江宁波鄞县青年裁缝张尚义,他是在清嘉庆年间来日本的,凭借这一手艺和低廉的价格,在横滨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张尚义获得成功后,追随张尚义到达日本的不少鄞县和奉化人都掌握了西服的缝制技术,并在上海形成了一个依靠缝制西装谋生的裁缝群体,日后称为“红帮裁缝”。

 

  从日本开港到明治时代,在横滨及东京的张氏家族的洋服裁缝店逐渐兴隆,有同义昌(张有松经营,1861年创业)、永兴昌(张有保经营,1905年创业)、公兴昌(张有福经营, 1910创业)、东昌号(张方标经营,1912年创业)、兴昌号(张广福经营,1881年创业)、永兴隆(张有宪经营, 1897年创业)等,张家的洋服裁缝手艺一直传承至今。他们绝大多数是浙江鄞县张家漕人。张家漕是一个小村,20 几户人家,据说只有二三户没去(日本),其余都到日本去了。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58
具有一般参考性
 
1
不具有参考价值
 
2
投票总数: 61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