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专栏/观点 > 张石的樱雪鸿泥 > 武汉樱花之争与日本“杂种文化”

武汉樱花之争与日本“杂种文化”

2016/04/12

PRINT

中日深度观察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张石:最近,中国武汉的某家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在东京街头打出广告:“Tokyo看到冇?武汉,世界樱花之乡,欢迎来武大赏樱!”引起了武汉大学校史研究专家吴骁先生的愤怒,他撰写了一篇名为“商贾不知亡国恨,跨海乱炫彼国花”,痛批这则广告,文章“既为这条广告本身的低级错误与严重失实感到荒唐可笑,同时也对其以极不妥当的方式令武汉市与武汉大学因‘躺枪’而蒙羞深为不悦。”“‘现代栽培的观赏樱花’实际上是源于日本,这是一个显而易见、颠扑不破的基本事实。”“竟然有一个如此奇葩的商家,漂洋过海地跑到这些樱花的原产地打广告自封为‘世界樱花之乡’,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国际笑话!实在是有辱国格!”而且“最富盛名的武汉大学校园樱花最早系由侵华日军从该国引进”,“实在不宜毫无顾忌地轻易拿出来在昔日的侵略者面前大加宣扬。”

张石
  笔者对武汉这家企业的广告是否妥当和这位专家的批判是否合适不想妄加评论,但是使笔者感兴趣的却是日本人的态度,他们似乎对哪里是“世界樱花之乡”并不在意,你愿意来登广告悉听尊便,红灯绿彩地就给你登上,没看到哪个日本人奋起批判或挥臂抗议。

  中国人和韩国人之间常有文化上的“谁先谁后”之争,“2005年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收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因而激起中国民众轩然大波:端午节是咱们的啊,怎么能被韩国人抢去?一时之间,群情激昂,甚至要求国家文化部门上书联合国,正本清源。”(注1)这也让人想起这十几年一直没有断过的“中韩申遗之争”。

 
   张石
的其他文章

  为什么日本几乎没有乞丐?

  中国人体验日本混浴与目光管理

 “价值观外交”使日本“不战自败”

  不要让智能手机使你变得浅薄无知

  污染启示中国人学习日本人个人修养

  雾霾与二千多年前的中国环保思想

  如何识别中日互联网上的假错新闻?

  日本孤儿:解放军是我的养父母

  日本到底有没有中医?

  中国将军的日本儿子

  吉田茂为什么为甲级战犯题墓碑

  日本战犯为什么喜欢抚顺的牵牛花

  参拜靖国的安倍为何还参拜镇灵社?

  “留日反日”已成死语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中国缘

  中日互厌是虚 互相喜欢是实

  中韩对安倍战后70年谈话有不同视线

  日本为何没有抵制大陆游客运动

  日美关系与中日关系是正比例关系

  中国游客访日改变日本国会气氛

  日韩之间最近也有过有关樱花原产地之争,韩国有媒体认为日本最著名的樱花品种染井吉野原产济州岛,日本人对此不以为然,更有意思的是中国人也加入了这场争论,2015年,在日韩再次发生樱花之争时, “中国樱花产业协会出面断喝一声:你们都别争了,这没日韩什么事,樱花真正的起源地是中国。据说日本权威的樱花专著《樱大鉴》记载,樱花原产于中国,日本樱花最早是从中国的喜马拉雅山脉地域传过去的,时间在唐朝。”(注2)

  其实日本学界和主流媒体从来没有断定过只有日本是樱花的原产国,而有关染井吉野的争论,对日本人来讲,是有关染井吉野这个樱花品种来源的学术之争,无关樱花最早产生于何处,而且染井吉野原产济州岛之说,也是日本人最先提出来的。

      有关樱花的产地,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的辞书《广辞苑》的“樱”词条中说:“蔷薇科落叶乔木,十几种该植物的总称,中国大陆、喜马拉雅山脉有数个品种为人所知,而日本种类更多,园艺品种非常多。春天开白色或淡红色的五瓣花,也有八个花瓣的品种。……”(注3)而日语的网络辞典《维基百科》在“樱花”词条中写道:“园艺品种多,古来对花瓣的数目和颜色、开花的形态等进行改良,培育出许多园艺品种,在日本,包括原有品种和杂交品种在内,有600种以上。”

        毋宁说,日本人承认现在日本樱花中,有许多是“杂种”,而“日本樱花最早是从中国的喜马拉雅山脉地域传过去的”这种说法,也是日本诸多学说中的一种。

  从日本人的文化性格看,日本人不像中国人和韩国人那样,非常重视一种文化的发源是否来自自己的国家。他们甚至乐呵呵地把自己的文化称为“杂种”。

  日本著名评论家加藤周一在1956年写了一本著作叫《杂种文化——日本渺小的希望》,在书中,相对于纯粹的西洋文化,他将日本文化定位为“以传统为基础的杂种文化”。

       加藤周一对日本文化的这种定位,并不包含否定的意义,他认为,“英法的文化作为纯种文化,没有什么不好,而日本文化作为杂种文化,也没有什么不好。”(注4)他积极评价日本文化具有个性地消化外来文化的特征,他还在这种特征中看到了希望。

      他把日本文化比作一棵树,认为:“那些试图把日本种的枝叶切掉的纯化运动即使进行得很顺利,也无法除去滋养根干的日本的要素,因此,过不久,还会长出日本的枝叶;与此相对,也当然会发生试图除掉西洋的枝叶,完全恢复日本风格的运动,可是,在这种场合,对于根与干的杂种性也是无可奈何,过不久,还是无法防止西洋的枝叶再生……”(注5)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103
具有一般参考性
 
3
不具有参考价值
 
4
投票总数: 110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