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专栏/观点 > 观点 > 中国金融改革无需操之过急

中国金融改革无需操之过急

2016/08/15

PRINT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西村友作:2016年6月23日,英国的脱欧公投以出人意料的结果而告终,全球金融市场因此剧震。欧洲股票市场暴跌,在短短一天内,德国股市下跌6.8%,法国下跌8.0%,西班牙下跌12.4%,意大利下跌12.5%,均出现大幅下跌。源自欧洲的冲击又形成一股巨浪,波及全世界。美国和日本的股市分别下挫了3.6%和7.9%。英国脱欧(Brexit)的影响不仅限于股票市场,还影响到汇率和大宗商品等金融市场。这些金融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有可能对一国的实体经济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

 西村友作
       在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以后,日元遭遇迅速升值。在广场协议前为1美元兑240日元的日元汇率到1987年底迅速升值至1美元兑121日元,暴涨至约2倍。由于担忧“日元升值导致景气下滑”,日本银行(央行)推行了强有力的货币宽松政策,结果市场上的资金迅速增加。而在1987年10月19日,发生了以美国股票市场的暴跌为开端、引发全世界股市迅速下跌的“黑色星期一”。受这一冲击影响,全世界的资金向最先复苏的日本集中。以股价和汇率的急剧波动为背景,日本国内的资金量迅速扩大,结果招致了之后的泡沫。

       在2008年雷曼危机以后,世界各国央行推行强有力的货币宽松政策,向市场注入了大量资金。货币供应量以远远超过世界经济增长率的速度增加,结果,市场充斥着过剩资金,稍有风吹草动,金融资产的价格就会陷入剧烈波动。如果打个比方的话,目前的异常事态就犹如在泳池中放了一条鲸鱼,每当鲸鱼改变姿势,都会掀起巨大的波浪。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可以说是受世界冲击影响较少的市场。在英国脱欧公投导致全世界股市暴跌的背景下,上证综合指数仅仅下跌1.3%,而且短短1个交易日就重回公投前的股价水平。其中原因在于,中国市场被隔离在世界市场之外。中国的金融市场依然存在严格限制,外国投资者难以自由进行投资。外国投资者通过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额仅占整体的1%左右,与外国人交易占整体约70%的东京证券交易所形成鲜明对比。

       在国际金融方面往往会提到“三元悖论”原则,即(1)完全自由流动的资本、(2)稳定的汇率、(3)独立的货币政策这三者无法兼得。一直以来中国政府在这三者中,通过严格限制国际资本流动来确保汇率的稳定性以及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不过,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金融制度改革,使人民币汇率制度向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转变,并且循序渐进地推进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逐渐向在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自由化下确保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发达国家的模式转型。

       如果实现人民币资本账户完全可兑换,中国在国际上的资金循环将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也将出现扩大。我们不得不考虑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因短期资本急剧外流导致亚洲各国的货币大幅贬值而引起的。正如上面所说,目前在全球的金融市场上资金泛滥。如果在这样的特殊时期盲目加快推进市场开放,将导致金融资产和房地产行情剧烈波动,进而很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重大消极影响。

       改革开放的前提条件是具备健全的金融环境。至少在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恢复正常化之前,中国不应盲目实施资本账户完全可兑换。中国政府有必要充分了解世界经济的现状,慎重讨论对外开放的速度和规模,并反映到政策中。

       西村友作: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教授,1974年生于日本熊本县。1995年首次访问深圳,随后决心到中国留学,自2002年起在北京生活,2010年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随后成为被该大学正式录用的首位日本人专职教师。兼任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北京事务所课题顾问、日本银行客座研究员。专业是国际金融。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303
具有一般参考性
 
279
不具有参考价值
 
277
投票总数: 893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