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白重恩:现在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和脆弱性在加大,不少观点认为全球性的金融市场波动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减速。我认为不能全看中国。中国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经济体,从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对整个国际经济的增长做了很大的贡献。中国经济的增长占整个增长的比例是比较大的。但中国并不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不可能永远持续地承担这个角色。
|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白重恩 |
2008年以后那一段时间中国是承担了过重的负担,做了大量的基础建设投资。当时是带动了或者应当说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全球经济。从大宗商品的价格来看,如果没有当时中国那样的增长,当时大宗商品的价格可能也不会有那样的反应。但是,不能说中国就一直能这么做。中国没有这个能力一直起这个作用。
应该说,当时的在中国那么多的投资给今天中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所以中国需要调整。
我举一个例子,就是投资。在中国资本形成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成分:一个是机器设备,一个是居民性的建筑与结构,一个是非居民性的建筑与结构。中国在2008年的时候,非居民性的建筑与结构投资占的比重大概是38%,之后就一直增加到50%。就是说非居民建筑与结构包括我们想到的所有的基础建设,道路、铁路、港口、机场,当然也有办公楼、厂房等等。
但是,从非居民建筑与结构的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上升的幅度看,不可能总持续下去。所以,中国为全球的经济增长曾经承担了很大的责任,做了很大的贡献,中国还继续会做贡献,但不能期待总像09年、10年、11年那样,中国受不了。所以,中国需要有一个调整的机会。
另一方面,其实也有很多其他的原因造成全球性的金融市场波动。比如说在中国春节期间,中国什么事儿都没发生,但是国际市场继续波动。所以,不是说所有的国际市场上的事情都是中国造成的,事实不是这样的。
其实,全球性的金融市场波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全世界对未来都不确定,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美联储未来会不会加息,不知道。之所以不知道美联储会不会加息就是因为对未来经济发展、经济的增长也是不确定。
所以,过去在全球主要的经济体的宏观政策比较一致的时候,市场有比较大的确定性,所有国家都是在货币政策比较宽松,财政政策也还相对比较宽松。但是突然有了分歧,美国要在货币政策上要收,欧洲和日本在放。中国在中间,不知道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有了这种分歧,所以不确定性就加大了。而这种不确定性加大后,市场就会波动。全球性的金融市场波动最主要原因是在这儿。
当然,中国经济也有不确定性。但是总的来说,中国的方向还是比较明确的,就是需要有一个调整期,把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得更加合理。
中国的调整有一些是长期问题。其实中国在08年之前就开始做调整,但是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的调整不仅是停下来了,甚至是逆转。使得中国前面做的努力,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白费了,甚至是后面又加重了这个问题。
现在,中国很大的问题都是跟产能过剩是有关的。就像刚才提到的投资结构,非居民性建筑与结构的投资占的比重增加得很多。当它突然增加的时候,建筑业就非常地繁荣。所以现在几乎所有的产能过剩严重的行业都是跟这个有关的。比如中国产能过剩严重的是钢铁、水泥、玻璃、有色金属,这全部都是建筑用的产品。
现在要调整,这些建筑品的需求就会增速减慢,对能源的需求增速也会减慢。这都是中国必须要做的调整。所以,可能会有一段时间比较痛苦。
从日本的经历也看到了这点,要去产能、去过剩产能是非常难的。但是又不得不做。中国现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去年中国的GDP的平减指数已经是负的,生产者价格指数连续四十多个月是负的,这都是和产能过剩有密切的关系。
在这个调整过程中,不能期待货币政策能起多大的作用,光靠货币政策肯定是不行的。靠财政政策也有它的问题。中国现在的情况是经济增长在减速,但工资增长的速度还是很快的,这和其他国家是不一样的。
那么,当经济增长减速的时候,有一种可能就是总需求不足。但我认为中国不是这样。如果是总需求不足的话,应该就有比较多的失业,工资增长就不会那么快。但中国的工资仍然是在增长,还很快。说明劳动力市场还是至少是充分就业的。当然有一些产能过剩的企业,有一些员工不是完全就业,比如他上班的时间不是正规的8小时一天。但是如果不化解产能,这些人还会留在那,不会释放到更有效的部门去,从而让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