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311)日本“公筷文化”是怎么形成的?
2020/06/29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青树明子: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改变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经济方面,企业的存在方式、工作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社会生活方面,除了家人或朋友之间保持社交距离之外,甚至连在外用餐、购物的方式等细微的生活习惯也被迫改变。
日本的变化自不必说,就个人而言,我对中国掀起的“公筷公勺”行动感触颇深。回想起来,虽然“非典”(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之后中国社会也曾提倡过“公筷公勺”,但好像在不知不觉中被人们忘却。
被再次提出的使用“公筷”倡议真的能在新冠疫情后的中国社会形成习惯吗?
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三成的人用筷子吃饭,约四成的人直接用手,其余三成的人用刀叉和勺子。虽然日本和中国都是“使用筷子的国家”,但日本和中国使用筷子的方式却存在不同。这背后没有优劣之分,只是源于饮食历史和生活习惯的差异。
最大的差异在于日本有一种被称为“属人器”(个人用品专用)的习惯。
个人专用筷子和筷子盒 |
让有过在日本家庭中与主人一同用餐经历的外国人感到意外的是,每位家庭成员都有自己专用的饭碗、茶杯、筷子等日用餐具,也就是各人的专用餐具是固定的。爸爸、妈妈、哥哥、自己、妹妹都有自己的饭碗,吃饭用的绝大部分餐具都是个人专用的。有客人来访时,会拿出专门给客人用的餐具。
其中筷子绝对是个人专用的。爸爸的筷子又长又粗。妈妈的筷子比爸爸的短而且细。孩子的筷子为儿童尺寸。颜色和款式也都体现了各自的喜好,有的儿童筷上还印着人气动漫的卡通形象,能够增添孩子们吃饭的乐趣。因为筷子各有特色,即便是一家人,使用时也不会拿错。
就像这样,每个人使用的固定餐具被叫做“属人器”。在日本,属人器的历史悠久,在发掘出土的古代绳文时期的一些陶器上就已经刻有个人的名字。
到了中世纪,一种叫做“箱膳”的用餐方式在日本普及起来。
所谓箱膳,就是将包括饭碗、木碗、小碟、筷子在内的一整套餐具放在盒子里,用餐时把盒子的盖子翻过来当小饭桌使用。用完餐之后,在饭碗里倒上茶或热水,涮过筷子和饭碗内侧后将水喝下,然后把餐具收进盒子里等待下次使用。
据说正式受这种习惯的影响,现在的日本人吃饭时仍使用个人专用餐具。
家里的饮食习惯也被带入了职场。日本的办公室里常会准备咖啡和茶,在这里使用的马克杯或茶杯也是个人专属。
使用别人的杯子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