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271)致不想去公司上班的你
2019/09/02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青树明子:前些日子去北京时,发现要见想见的中国朋友相当不易。因为大家都太忙,难以抽出时间。
“不好意思,我正在出差”
“我每天都加班,一起吃饭可能够呛”
“周末吗?也要上班”
……
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大家都说很忙,过去让我们外国人感到焦躁的慢悠悠的工作态度或许已成为过去。我曾认为“996”几乎是笑话,但实际亲眼目睹之后,不由得让人感觉上班族等确实是在呕心沥血。
在日本的泡沫经济时代“能否24小时连续作战?”这种营养饮料的广告曾经流行。也就是喝着营养剂24小时连续工作,如今回想起来,那是个异常的时代。
当时在商务街区的大楼里,即使过了晚上11点或12点,仍然灯火通明,不过凌晨2点是打不到出租车的。大家简直像是24小时都在工作。这种情况终于轮到中国了吗?
尽管如此,那个时代已过去20多年。日本人的工作观如今已经明显改变。尤其是今年四月开始实施的“劳动方式改革”,职场环境和工作方式令人有隔世之感。
劳动方式改革指的是改变员工劳动环境的举措,将消除长时间劳动和过劳死,改变派遣员工、钟点工和短期合同工等“非正规就业”劳动者面临的不合理待遇差距、对女性的职场歧视等,以打造适合工作的环境。
劳动方式改革改变了哪些情况呢?
不断实施的内容有如下特点:
〇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的待遇差得到改善,雇用形态导致的工资差距不断消除。
(此前的“派遣员工”和“正式员工”的工资差距不断消除)
〇限制加班时间。
(也就是说,过度的长时间劳动被禁止。长时间劳动有时以过劳死这一形式夺走人命,还会引发心理疾病和心脏疾病等)
根据劳动方式改革,加班最多为每天2小时左右。据称在改革施行之后,一到下班时间,很多公司的上司就对员工大喊“大家早点下班吧”。
不过,加班全都能获得加班费,加班减少导致收入减少、进而感到窘迫的劳动者也在增加。
〇职场环境日趋多样化
最近在日本经常能看到“远程办公(telework)”这种说法,也就是利用IT技术、即使不去办公室也能完成工作的新工作形态。
如果劳动方式改革使这种工作形态成为可能,员工将变得非常轻松。
〇企业向劳动者提供能力提升支援和职业培训。
(即使是非正规就业的人,也有望提升技能和地位)
在曾经24小时作战的一代看来,这是惊人的变化。
但是,不管职场环境多么完善,还是有人仍然不想去上班。
人类不工作就无法维持生活,这里说的“不想去上班”的意思是不希望像此前那样到公司就职,然后像“当差”那样工作。对于很多日本人来说,工作大部分是“到公司就职”。
那么,不想去上班的人,或者说不想到公司里就职的人都青睐什么样的工作形态呢?
下面举一些例子。
〇自由职业
不隶属于任何单位、一个人从事喜欢的工作就是自由职业。如今,实际上很多职业都存在自由职业这一形态。
自由播音员、演员与配音员、自由解说员、自由撰稿人、自由记者、画家与插图画家、动画师与漫画家、设计师、翻译、版权代理人
技术类也有很多自由职业。
木匠、电力工程师、录音师、程序员、IT工程师
简直不胜枚举。
但要靠自由职业维持生活,需要具备仅凭自身能力赚钱的实力。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没有这样工作适应性、但因人际关系麻烦而不喜欢到公司就职的人可以从事下面的工作。
〇 工厂的生产线
这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处理传送带运过来的产品的工作。完全不需要不必要的对话,可以说没有人际关系的烦恼。
〇 卡车或出租车司机
如果是卡车司机,在货物装车结束后,一心朝着目的地行驶。到达目的地之后,卸下货物,办完手续,工作就完成了。
两者的职场都是汽车内,是自己一个人的办公室。可以说,自己就是老板。
此外,如果花费时间和金钱取得资格证,即使不在公司工作,也可以获得比公司工资更高的收入。比如律师、会计师和税务师等。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自由职业的形式参加工作。但最近深切感受到,我不适合自由职业,如果能重头来过,希望成为公司职员。最近的我过着工作越是繁忙、越是只能面对“机器”的生活。这确实令人感到寂寞。即使有不好相处的上司和同事,仍然想每天面对面、一起工作的我也许是落后于时代的传统人士吧。
青树明子 简历
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亚太研究科硕士。1998年至2001年,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节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后担任广东电台《东京流行音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东京音乐广场》,《日语加油站》节目制作人,负责人及主持人。现在担任日中友好会馆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时代的中国》,《在北京开启新一轮的学生生活》,《请帮我起个日本名字》,《日中商务贸易摩擦》,《中国人的头脑之中》,《中国人的钱包之内》等。译著《蜗居》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