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健吾:传媒很重要。我知道的。因为,面对社会事件,大家都大部份时间都不会接触到「真相」,只是透过传媒,认知「事情的部份真相」,再以「观感」决定自己的取向。
比方说,我的朋友都认为,日本很和平,很少示威,大家都很和谐,活得很快乐。只不过,是因为他们不会日语,或只看大电视台的新闻报道而已。
如这阵子大家都闹得沸沸扬扬的反核事件,就引发了很多不大不小的抗争行动。两年前,2012年,我的朋友A因为三一一大地震,从而热烈地投入一些反核运动。三一一的时候,他不住福岛,他和我一样,读茨城(属于首都圈,北靠福岛县)的学校。地震的时候,经常感到馀震,加上电视、电台的报道,连同网路很多误传,如什么如果受到幅射地区扩散的雨云所滴下的雨点打中就「很大件事」,或有机会「永远不育」之类流言,令我的朋友A非常困扰,甚至有点精神崩溃,从而由茨城大学附近租住的单位,搬回老家九州熊本避一避难。
从此,A就在网上很留意关于环保、核电厂发展等等的资料。整天都在面书和推特推所有讯息,直至2012年,
时任首相野田佳彦却批准于2012年7月1日重启关西福井县的大饭核电厂,引来许多民众愤怒,于6月29日包围首相官邸,要求取消这项决定。根据日本网路媒体的估计,2012年的包围首相官邸的事件,牵涉超过15万人,令官邸附近交通堵塞超过一公里。即使日本警方出手,民众仍不愿意散去。可惜,7月1日上午,大饭核电厂仍重新运作。
结果,行动升级,每周五,都有日本民众包围日本国会。于7月29日,在日本国会永田町附近,就举行了「7‧29脱核电、包围国会」的大规模抗议行动。主办机构「首都圈反核电联合」就只通过网路、传单等发放行动通知,周日就有20万人参与。可是,为什么香港的电视观众,甚至是华文媒体,都鲜有报道呢?原来,有说大电视台都「没有报道」这次牵涉20多万人的包围活动。而东京警视厅的数学,好像没有一般人的好,明明从网路上看到人山人海的照片,没有二十万都有十万,但东京警视厅就说,参加者只有一万四千人。
然而,好几个星期五,其实都有包围国会,令国会议员的车辆不能轻易离开议会的事件发生。可是,整个包围事件,只有朝日电视台的《News Station》晚间新闻有简约的报道一下。这次的「反大饭核电厂重开」事件,几乎完全由网路主导,不少网媒,ustream、niconico直播。人人都成为了公民记者,人人都拍片、拍照上网。根据BBC的报道,一名带着六岁女儿参加的东京世田谷区居民牧野俊介认为,整个恢复核电厂运行的决定,只是照顾一小部份人的利益,而无视多数人都住在日本这个地震频繁、火山密集的事实。关西电力如果当先头部队,先行恢复使用核电,日本全国都一定会追随。牧野先生认为,这样下去,日本的未来会很危险。
这宗「包围首相官邸、包围核电厂」的事件,后来就令「核电政策」成为选举的议题。本属艺人,曾于深作欣二的电影《大逃杀》中饰杀人高中生的演员山本太郎,就因为高度投入参加反核这个「政治运动」而被经纪人公司解约,及后转战议会。
反核的议题,几乎已成为每次选举的必谈议题。事情扰攘两年,直至2014年5月,福井县大饭核电厂周边居民以「安全措施不足」等理由向法院提诉,福井县地方法院于5月21日宣判,勒令关西电力大饭核电厂三号与四号机组不准运作。
综观合华文、日文及英文传媒的报道,法院的裁判长说,电力公司一再强调核电厂运作关係到电力供给的稳定性及减低发电成本,「但是许多人的生存权不该和电费相提并论。」这宗桉件,有网民就认为是社会行动结合法院行动的成功例子,也是福岛核灾后,法院首次判决禁止核电厂运作。时任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于例行记者会中表明,这是法院的判决,亦是大饭村村民与关西电力的对决,「国家不是当事者,恕不评论。」记者会上,记者追问,若主管核电厂的「原子力规制委员会」确认安全,重启核电厂的方针是否不会改变?菅义伟表示,「完全不变。政府不该干预重启核电厂,一切应以安全、客观的审查为重启原则。」
至于将来会不会重开?「真相」是,市民花上两年,加大量的律师费,法院才颁下了暂停核电厂运作的裁决。而日本人的「观感」是,这些阻止核电厂运作的「村民」,不过是一些理想主义者,为了「自我实现」,阻止发展势头。套用香港人的想法,就是「发展就是硬道理,你说要环保要为下一代着想,都不过是想伺机去捞更多的油水」。大热天时跑出来佔领国会、包围首相官邸,不过是想人家「留意自己有多伟大」云云。如果你只看电视新闻,不读报,也不看推特面书mixi,或许你不会知道,日本曾经有一些人,真心的,这么在乎过日本的未来。
可惜,又可怕的人,科技进步,没有令人的劣根性改变。人,总是想围炉取暖,当真相是不方便的,不好听的,不合他们意的,他们就会不听不看。反之,他们只会接收「观感」类同的东西。大家都只希望自己身边,都是跟自己说同一样话,同一个鼻孔出气的人,从而令自己更有安全感。
真相是什么?或许真的不重要。围炉取暖,自我感觉良好,才是正经事。
健吾 简历
80年生,香港专栏作家、香港商业电台节目《光明顶》、《903国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及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讲师。著书超过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东亚流行文化软实力及多元性别关係等议题。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