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健吾:看着台湾的大学生这样子尽力的去为台湾的未来打拼、行动、革命。
我想起,我在我的《日本文化及社会》课中,本来要学生读社会学家小熊英二的《1968》。但后来书买回办公室,被我别的学生说:「你要他们看这两本电话簿一样厚的字典,我敢肯定他们不会再修你的课。」我教的,是通识教育的科目,有深度之馀也要照顾不同背景的学生的能力。所以,后来我只是引述少量《1968》的资料,但我坚持,要我的学生读川本三郎的《我爱过的那个时代》(My Back Pages),或是看由妻夫木聪及松山研一主演的电影《革命青春》。
川本三郎做过什么呢?《我爱过的那个时代》是川本青春时代的故事。当时,一九六九年四月,作者进了朝日新闻社担任记者(即是最近因为福岛核电厂的吉田调查报告而由社长道歉的朝日新闻),当时,他仍在学运的旋涡之中。川本当时採访不少「全学连」的学运主将,甚至后来也跟赤军份子做过访问。后来,川本和一名叫K的思想犯有多次交流,K后仔杀害了一名自卫军官,K更把杀人的证据,一个自卫官的臂章交给川本。川本为了顾及记者的职业道德,保护被访者的身份将证据消灭。当时,川本被埼玉县警逮捕,并因认罪,从而被朝日新闻免职。当时川本,二十七岁。
一个二十七岁的人,面对一个这么样的日本呢?六十年代,二战之后,美军进入了日本,美日亦开始了结盟关係。正当日本在重建之时,现在不少阅读日本近代数的角度,都指日本在六十年代经历经济起飞,三种神器(电视、洗衣机、雪柜)大大改善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及国家经济。但当时的日本年轻人,随着世界的革命浪潮,都很投入抗争:不论是反越战、反体制、反美帝国主义、反成田机场建设等等。当时,抗争的主力都是大学生。从大正时代开始,大学生之间早就形成一种左派的思潮。在战争时期长期受军国主义影响的大学生,战后立即到处宣扬马克思主义。之后,高中生和大学生一起跟日本共产党串连,令日本全国有各式各样不大不小社会运动。
当中,最有力量,就像现在台湾的台湾黑色青年联盟一样的组织,即当时的全学连。而他们最大的一场仗,就是「安保斗争」。
所谓安保斗争,就是阻止美国和日本进一步建立「日美安保条约」,一条订明美军可以留在日本的条约。时任首相岸信介就公开声明,指建立「日美安保条约」,是建立「日美新时代」的象徵。可是,大学生们就认为,签署这种日美合作条约,会令日本的主体性荡然无存,更有机会令日本再次进入战争。
此后,一波又一波的斗争爆发,由一九六零至一九六九年,都是日本革命青春最情热的时代。一九六零年一月十日美国总统艾森豪访日,有报道指集结在街上的抗议份子高达五百八十万人。及后,一月十五日,东京大学的女学生桦美智子被警察乱棍打死,令民众及学生非常愤怒,甚至引起东大校长严词批判警察过火。相对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旁东京,有日本民众夹道欢迎,不知道曾经在学运时代参加过革命运动的日本人,会有什么感慨?
及后,川本採访的学运份子,有的参加过安田讲堂事件、有的参加越南反战运动、有的参加成田三里塚的运动。安田讲堂事件,就更是日本近代史相对暧昧的部份。主流传媒也很少在安田讲堂事件发生的周年作任何特备节目作纪念。
什么是安田讲堂事件呢?1968年,东大发生学运事件。医学部的学生为抗议实习医生的登录制度,而计划罢课。部份学生因为策动运动而受到处分,而引发医学部的全共斗委阻挡当时的毕业共礼举行,后来就变成了佔领安田讲堂事件。政府出动1200个机动部队强制清场,从而引发及后东京大学十个学部的无限期罢课。校园因此被封锁,而令大学不能举行入学试,当年没有人可以考入东京大学。
后来,东京大学要求政府出动机动部队进驻学校,跟学生在安田讲堂作激烈的对峙。肇事学生后来全数被拘捕,1968年后,安田讲堂就被荒废,有说长达二十年,直至1991年,东大的毕业礼才再一次在安田讲堂进行。
当时于东大法学院毕业,进入朝日新闻的川本,在採访安田讲堂事件。他所纪录的东西,就在一本叫《SWITCH》的小众杂志刊登。现在《SWITCH》已变成大明星当封面的主流杂志。而事实上,全共斗的事,一直影响川本。《我》在1988年出版,首版出现的时候,已是事件发生后的二十年。再二十年后,2010年,因为电影上映,《我》又再一次重新出版。
川本在他的新版书自序中,引述了谷川俊太郎的诗:
〈体内〉
体内有深深的呐喊
嘴巴因此紧闭
体内有永不黎明的
黑夜
眼睛因此睁大
川本说,他每次回顾K杀人的那次事件,都会想起这首诗。有一个人要死了,如果他要救那自卫官,他就要报警,不能守身为记者必需要守的「匿名义务」。
一直读着读着川本的书,一直回想现在香港的状况。香港的罢课有多次「商讨」的、「和平理性非暴力」、「快乐」的。究竟我们现在幸福了,还是失去了什么?我真的不知道。
健吾 简历
80年生,香港专栏作家、香港商业电台节目《光明顶》、《903国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及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讲师。著书超过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东亚流行文化软实力及多元性别关係等议题。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