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者子弟的日本
2016/10/18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刘迪:10月2日,有一熟人孩子来到东京。东京,对他不是第一次 ,上次还是初中时代的修学旅行,而这次,则是留学。今年高考结束,他父母便决定送他赴日,我感到很意外。其实,他高考成绩还不错,如不挑大学、不挑专业,上个“一本”似无问题。他们为何突然决定送孩子来日呢?
中国高考,一考定终生。国内朋友说,当下很多大学排挤本科非“211”、“985”出身的博士。这就是说,只要那一考没有进入中国名牌,那么此后不论本人如何努力,也无济于事。也许中国人太多,优秀的人也多,随便划条线,就有千军万马杀到,根本不缺人。
面向中国留学生的日本预备学校“行知学园”授课的情形(东京都新宿区) |
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统计,2015年5月1日,全日本日语学校在籍外国留学生同比增加了25.2%,达56,317人。今年,各日语学校更是爆满。而各大学,外国留学生日益增多。在2015年5月1日,同比增加9.3%,达152,062人。值得指出的是,上述外国留学生中,大约一半来自中国。
今天,究竟谁家孩子来日本?据了解,他们多是中国中产层家庭。与上代留日层不同,留学国的选择,主要反映家长意志。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教育体制改革严重延迟,这让中产层对中国教育不安。某次,我对某官员谈起此事,他不以为然。
此前,中国出现两次留日大潮。一次是清末,另一次是改革开放前期。中国人的留日行动,伴随中国国内政治调整。清末那次,恰巧是1905年清朝当局废科举,这导致大量精英出走日本。改革后,控制放松,高考外人们还可选择国外留学。今天,中国又出现一个小的留日潮,中产层子弟大量涌现。这个中产层包括普通公务员、学校教师、外企国企大众民企员工、自由职业者。他们不求“高大上”,但求“实惠”。因为比起美国来,日本学费便宜。
|
目前,中国出现一种反思“现代化”的潮流。大量中国人经过数十年奋斗,终于住入充满电器的洋房,开上进口轿车。但是他们的现代化感觉却被各种负面问题烦扰。他们的成就感,被无比失落冲刷。40年前想象的“现代化”已动摇。正是在这个时刻,中国民间重新发现日本。
中国处于转型迷思期,此时日本别有一番意义,对中国中产阶层尤其很有魅力。日本是一个中产阶级十分强大的社会,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例如日本的社长与公司职员的收入相差只有6倍,而加上实际累进所得税等因素,实际可支配收入并不悬殊。
这不是大富大贵当道的社会,更没有暴富流油,但每个人都有尊严。勤恳工作的人,至少温饱。另外,不论贫贱富贵,他们都可以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公共空间。在一个资本主义社会,这种社会空间存在本身,就令人深思。
最近中国媒体集体歌颂“工匠精神”,但这在日本人看,乃天经地义。每个诚实肯干的人,不论所处行业,都会受到应有尊重。日本社会,人们很少谈智商,而十分在乎你是否对职守坚持不渝。
100多年前那批留日学生,成为推翻旧秩序的思想奠基人,其中李大钊曾在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读书,至今,该校仍保留其学籍记录原本。前两代中共领导人访日,均到早大重温了这段历史。
今天,同属汉字文化圈的中国学生,利用汉字亲缘“福利”,学日语比其他文化圈学生更快入门。此外,现在这一代,大多是看动漫长大的,他们对日本通俗文化的亲和力共鸣度高。 90后,多为独生子女,很多父母不放心孩子去枪击频发的美国。种种“因为”,于是,日本就成为许多中产家庭的留学首选。
刘迪 |
这半个世纪以来,整个东亚地区崛起,西方秩序则日益相对化。对中国来说,日本的价值很大程度在于其非西方的那一个侧面,在于其非西方的现代化模式。在中国中产者心目中,留学向日本倾斜,是否也存在与这种全球秩序改变有关?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刘 迪 简历
杏林大学综合政策学部教授,专栏作家。哈尔滨人。早稻田大学法学研究科博士后期课程修了(法学博士)。曾任人民日報国际部编辑记者、早稻田大学外国人研究员等。著有《现代西方新闻法制概述》、《三味日本》等。
Ho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