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肖敏捷:据报道今年夏天中国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760万人,创历史新高。在跟日本的基金经理等谈到这个数字时,大家的表情用目瞪口呆来形容一点都不过份,因为今年春天日本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不到60万人。
虽说中国有13亿人口相当于日本的10倍,但是中国1年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人数顶日本10多年,确实让人半喜半忧。喜的是人口教育素质飞速提高,忧的是如何创造如此之多的工作岗位。既要保量又要保质,每逢夏季有关部门的领导们为此着急上火完全可以理解。很遗憾笔者上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时讲究国家包分配,但偏偏又去读研然后出国,所以没有体验过在国内找工作,因此对国内的大学生就业情况完全没有发言权。在此谈一下日本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希望能抛砖引玉。
|
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大 |
第一,尽量减少景气波动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大家知道就业市场滞后于景气循环周期,也就是说景气好起来企业才开始招兵买马,景气撑不住了企业才开始裁员,总是马后炮。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1997年以后的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来看,最差的是2011年的91.0%,最好的是2015年的97.3%。从91.0%到97.3%波幅不算小,但笔者想强调的即使日本经济处于低谷的时候,至少90%的有工作意愿的日本大学毕业生仍然能够找到工作。这个比例是高是低请读者自己判断。
当然,归根结底就业还要依赖大环境,在关注日本大学生就业率的同时,也要留意“希望就业率”。景气不好的时候,很多人一开始就放弃找工作,选择升学、继承家业或结婚嫁人的毕业生会增多,比如2000年日本的希望就业率只有63.6%。但是到了2015年已经提高到73.8%。虽然经济增长率等宏观数字不太好看,但是近几年企业的经营环境确实大为改观,同时由于1950年左右“婴儿潮”诞生的劳动力大量退休,企业必须补充新员工。因此,大家如果对日本经济感兴趣的话,不能只看GDP,还要看有效求人倍数等就业指标。
第二,日本大学生的就业率能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主要是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就业市场。日本的人材中介公司等每年都要发表大学生就职企业人气榜。按文理科和男女生排名的人气榜可以反映出当下哪些行业或企业最风光,也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心理变化。例如商业银行一直是文科毕业生最追捧的行业,但是随着日本企业加速进军新兴国家市场,商社也开始重振雄风。虽然每年人气榜排名不同,但榜上企业大家都耳熟能详,很少有意外出现。对此,有评论家批评日本企业缺少开拓精神,非常保守。但正是因为有一大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牌企业能够持续发展,才使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能够有份体面的工作。
第三,去年日本大学生的就业率虽然达到97.3%,但是比大学生更有人气的是“高等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其就业率达到100%。在校时间可能不同,但其性质相当于我们的中专或技校,之所以极受企业欢迎,主要是毕业生拥有象机械、建筑等一技之长,来之能用。从工资待遇来看,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基本月薪起步价是20.4万日元,“高等专门学校”是17.7万日元,两者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大到需要仰望大学生之地步。笔者坚信无论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还是培养工匠精神,我们最需要的也许不是太多“眼高手低”的大学生,而是这些娴熟的技工们。其实在中国一些地区已经出现技工难觅的现象,大家何必要千军万马过大学这个独木桥?看来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社会观念的变革也许是对策之一。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与作者所属公司SMBC日兴证券无关
专栏:肖敏捷论中日
|
肖敏捷 |
肖敏捷 简历
出生于中国西安。自武汉大学毕业后,作为日本文部省(当时)公费留学生到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福岛大学和筑波大学的研究生院。1994年起在日本的证券行业从事经济分析和资产管理之后,目前SMBC日兴证券经济分析师。作为频繁来往于中日之间,不断推出准确经济报告的经济分析师而为人所知。
在《日经Veritas》排行榜(2010年)经济分析师部门中居第5位。著作有《中国人经济分析师看中国经济》。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