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系统的健康度愈发受到质疑,已成为了世界市场的不安定因素。不透明的投机资金快速膨胀,引发了相当一部分资金可能沦为坏账的担忧。
中国政府正在加强对此类资金的监管。这虽说是让金融系统健康化必不可少的举措,但如果行动缺乏考虑,反而会招致更加动荡的局面。因此,在分寸上需要严加掌控。
不安定的源头出在名为“影子银行”的资金流。其中包括了不经过受到严格监管的银行开展的金融交易,也就是名为“理财产品”的高回报率投资商品,以及企业直接相互贷款的委托贷款等。
中国银监会披露截至3月底理财产品的余额已经达到8.2万亿元。相当于2012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约16%。影子银行整体的规模当然更加庞大。
按照推测,这些资金相当一部分流入了投机性的房地产开发等领域,但实际情况不得而知。有观点指出影子银行与雷曼危机的元凶——次级抵押贷款相似,如果置之不管,可能会给整个金融系统带来振荡。中国政府强化管理可谓是理所当然的举动。
但是,在上半年即将结束的6月下旬,上海的银行间拆放利率(隔夜)达到了异常的13%,这意味着如果监管不慎,影子银行会造成金融系统短期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为此,银监会转而采取灵活姿态,顺利渡过了上半年,在目前这样的机动反应还依然重要。倘若监管过度,出现像雷曼危机那样激烈的调整,不仅对中国,对于世界经济都将是沉重打击。
影子银行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在于改革的停滞。对于银行贷款和存款利率的限制、贷款向国有企业倾斜——这些都存在令不透明资金膨胀的因素。中国现在需要做的应该是在强化监督的同时,推行利率自由化,通过改革,创建更加透明的制度。
影子银行的快速扩大源自于雷曼危机之后中国政府大胆的经济刺激政策。可以说,这次的金融动荡凸显了过度依赖投资的经济增长的局限性。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大”向“质的提升”的蜕变又迎来了新一轮的考验。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