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首都北京遭遇了严重的大气污染。12月7日北京首次向市民发布“红色警报”,这是空气污染警报中最高的一级。
继“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之后,对于2016年起的“十三五规划”,中国也显示出重视环保对策的姿态。白天仍昏暗的北京空气拷问的是环保对策是否具有执行力和实效性,而不是仅仅是喊口号。
北京当局的观测数据显示,从11月下旬开始到12月初,对健康有不良影响的“PM2.5”浓度有的日子甚至超过了1立方米600微克。
这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值的20倍以上。即使从远远低于国际标准的中国标准来看,也达到标准值的8倍以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1月甚至出现了PM2.5达到1立方米1400微克的日子。
从全国来看,面临水质和土壤等危机的地方也比比皆是。中国政府也承认在经济快速成长的同时,环境严重恶化,中国领导层在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严格的目标,致力于实施环保对策。
结果,以硫氧化物的排放量为例,近年来被认为正在减少。不过,像北京的大气污染那样,有些地方眼看着在恶化。中国需要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专注于拿出环保对策的成果。
关键之一在于官员的意识改革。在中国现在的体制中,如果掌握实权的官员们不提高对环保的敏感度,将难以改善环境。可以说这个问题将考验借助反腐败运动震慑官员的中国领导层的真正手腕。
另一个关键或许是信息的自由流通。如果继续压制声音和媒体报道,官员们将易于掩盖不利于自己的信息。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COP21)召开之际,中国提出了2030年之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新减排目标。已成为世界最大排放国的中国的环保对策将左右地球环境的走向。作为试金石,必须关注中国下一个五年规划。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