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肖敏捷: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大地震和海啸之后,日本的贸易统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于一直标榜“贸易立国”的日本来讲,凭借“日本制造”的信誉和性价比,长期以来日本的贸易收支一直是大幅盈余。但是“3·11”之后贸易收支开始出现逆差。地震之后日元突然升值以及一些企业的生产设施受灾是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进口开始大增所导致的。
|
肖敏捷 |
东京电力所属的福岛核电站被海啸摧毁发生严重的核泄露事故之后,国民反对核电站的呼声愈来愈高,日本政府迫不得已命令所有核电站停止运作,待安检之后再择时重启。由于日本国内电力的30%左右是依靠核电站,那么停运之后如何解决缺电问题成了燃眉之急的课题,于是日本的电力公司开始增加火力发电。日本环保措施严格,火力发电主要使用液化气,因此可以从贸易统计上看到进口液化气的数量和金额急剧增长。
3年多过去了,核电站重新运作仍然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安倍政权虽然公开抨击小泉前总理废除核电的“反动言论”,但他也迟迟下不了决心迈出一步。于是随着日本国内的景气恢复,尤其是建筑行业欣欣向荣,对电力的需求只增不减,液化气等燃料的进口当然也高居不下。只要核电问题得不到最终解决,这种局面短期内难以有所突破。换句话说,除非出口大有作为,贸易收支的逆差问题应该还会持续下去的。
2012年底安倍首相上任之后,日本银行的黑田行长采取的超常规金融缓和政策导致日元对美元的汇率贬值大约3成,使日本股市出现了40多年来罕见的火爆行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日元贬值会刺激日本的出口,这也是安倍政权所期盼的。事与愿违,尽管欧美等日本的主要出口市场景气不错,但日元贬值并没有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自从去年10月份开始贸易逆差每个月都超过1兆日元,让很多预测出口强力反弹的经济分析师大跌眼镜。
其实如果没有被安倍经济学的热浪冲昏头脑的话,专家们完全可以预测到贸易逆差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因为日元贬值刺激出口的效果早已大不如以前。日本出口的主力产品为汽车、家电以及有关原材料和零部件,但是根据日本内阁府的调查,目前有将近70%的日本企业在海外设厂,海外现地生产比率平均为21%。丰田汽车的有关资料显示该公司在海外生产的汽车数量远远超过国内生产,至于家电可能走的更远一些,除了最新款式的一部分家电之外已经很难找到在日本国内生产的。这就是所谓的“空心化”问题,十几年前早已成为话题,不知道为什么仍然有很多人以为发现了新大陆。
企业为什么要将生产基地迁移到海外?根据内阁府的问卷调查大多数企业回答是现地化有利于开拓现地市场,当然成本低也是决定性因素之一。虽然包括中国等新兴国家的人工费大幅上涨,但与日本国内相比仍然相差甚远。另外,日本的法人所得税率高踞不下、电费上涨等也逼着企业远走高飞。
安倍政权通过日元贬值不光是为了刺激出口,让日本制造业重返日本国内也是其目的之一。从内阁府的调查来看目前这种可能性似乎不大。因为由于国内债台高筑,日本财务省对降低企业所得税十分消极。看来,通过日元贬值来重振制造业的Made in Japan道路十分艰难。
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日元贬值振兴了日本的旅游业,来日本的海外观光游客终于突破1千万的大关。而观光客带动了酒店、餐饮等日本的相关服务业,这些服务业是地地道道的Made in Japan,当然有不少来自亚洲的学弟妹们从中做贡献。
遗憾的是,在日本的经常收支统计中,服务收支所占比例过小,难以抵消贸易逆差。但从中是否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不要制造业一条路走到黑,要想重振Made in Japan,服务业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与作者所属公司SMBC日兴证券无关)
专栏:肖敏捷论中日
肖敏捷 简历
出生于中国西安。自武汉大学毕业后,作为日本文部省(当时)公费留学生到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福岛大学和筑波大学的研究生院。1994年起在日本的证券行业从事经济分析和资产管理之后,目前SMBC日兴证券经济分析师。作为频繁来往于中日之间,不断推出准确经济报告的经济分析师而为人所知。
在《日经Veritas》排行榜(2010年)经济分析师部门中居第5位。著作有《中国人经济分析师看中国经济》。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