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消失的社长,增加的CEO
2013/12/26
又到了日本企业公布明年高层人事安排安排的阶段了。今年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社长”这个职位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轻了。
例如,武田药品工业。对于被任命为下届社长的克里斯托弗·韦伯(47岁)来说,社长不过是他在试用期间的头衔。对于韦伯来说,获得在欧美被视为经营的最高责任人的“首席执行官(CEO)”头衔,名副其实地座上第一把交椅,还需要一段时间。
韦伯明年6月将成为武田的第一位外籍社长,1年后将就任CEO。对于武田来说,之前的时间相当于把韦伯当做“最高经营者候选人的试用期”。从江户时代一直存续至今的老牌企业武田看似大胆,其实行事非常慎重。
拥有公司的最高权力的是CEO,而不是社长。在日本这种企业不仅只有武田一家。去年以来,全球轮胎三强之一的普林斯通、大型便利店企业罗森等纷纷将一把手的称呼改为CEO,放弃了过去的社长头衔。
原因之一是CEO和社长的影响力不同。虽然在法律上两者均是一种称呼而已,但是在海外,拥有CEO的头衔会更受对方重视。普林斯通的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80%,海外投资者持有其约三分之一的股票。该公司的CEO津谷正明表示“不得不意识到世界的目光”。
在日本,首位被称为CEO的经营者是跨国企业先驱索尼的盛田昭夫。1976年索尼采用了CEO制,索尼公司的员工表示“在我们公司,CEO更迭比社长更迭更重要”。日本公司采用CEO这一称谓时,怀着实现世界标准的经营这一意愿。
如果那样的话,社长的头衔变轻微也并非坏事。不过,从经营团队的权力平衡考虑,也有社长的重要性被小视的例子。
东海旅客铁道(JR东海)公司16日公布了高层人事安排。吸引人们目光的是JR东海社长、会上和名誉会长三人共同拥有代表权的“三驾马车”经营模式。
虽说其中存在JR东海同时运作磁悬浮中央新干线等多个大型项目的因素,但是三人中,由谁最后拍板,谁来承担责任等等显得模糊不清。作为大型的公益企业JR东海清楚说明问题非常重要。
采用欧式称谓或欧美企业管理机制的日本企业不能光改名字。Japan Corporate Governance Network(东京港区)会长田村达也表示“如果CEO具有很大的权限并推动企业运作的话,而外部董事不能认真加以监督的话,就不会产生效果”。
从外部很难看出如何决定经营战略的公司就像是材料和烹饪手法不明的菜品。全球的投资者无法安心购买那样的公司的股票。
社长也好,CEO也好,经营方面一把手的工作不会发生变化。企业管理的关键在于不要制造“黑匣子”。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武类雅典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