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南洋风情,常夏之国。海边绵延着茂密的红树林,时而有几处水上村落。和这番悠闲景致迥异,日前这里上演了一场激烈的外交交锋。
|
出席东亚峰会的中国总理李克强(10日,KYODO) |
10月10日,东亚峰会在文莱召开。东亚峰会是每年一次由东盟、中日韩、美国、俄罗斯等泛东亚地区18个国家领导人参加的会议。本次东亚峰会的焦点之一是中国和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岛争问题,也就是“南海问题”。
“所有的相关国家都必须遵守国际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如此呼吁。虽然安倍避免了直接点名,但是他话中所指就是中国,可以说是人所共知。安倍要求在南海和东海持续攻势的中国能够克制。
对此,中国总理李克强反应激烈,他说“南海争议应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非当事国的国家不应该干涉。
中日领导人直接较量
本来,美国总统奥巴马也计划出席东亚峰会,届时难免要给中国一些警告。但是奥巴马因为美国政府停摆,取消了出席计划,而让国务卿克里代为出席。克里比起各国领导人,级别还是要低一些。所以人们在东亚峰会上看到,中日两大国的领导人在正面较量。
那么最终两方究竟哪方获胜了呢?据日本政府人士透露,除日本外有10个国家的领导人的发言涉及南海,其中7个国家的领导人表达了和安倍一样的主张。
也就是说,除了中日之外的16国,明确支持日本的国家略少于一半。也就是说,中日大致取得了平局。
这一“平局”的现状,透露出了夹在美日和中国之间的东盟国家的复杂心态。
事情的前因还得从东亚峰会的前夜说起。10月9日,当日召开了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本次会议上,中国总理猛地点起了两把火。
第一把火是提议积极探讨签署“中国—东盟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为中国和东盟的战略合作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引领双方关系发展。
虽然看起来是一个友好姿态,但是中国的意图并不简单。有一些线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的真意。事实上,目前中国已经和俄罗斯、中亚国家等签订了类似的睦邻友好条约。
签约时间是2007年,条约名为《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值得注意的是条约内含的以下内容:
“缔约各方不参加任何针对其他缔约方的联盟或集团,不支持任何敌视其他缔约方的行动”。
“出现威胁某一缔约方安全的情况时,该缔约方可在本组织框架内与其他缔约方举行磋商,以妥善应对出现的局势”。
把东盟和美国拉开的战略手段
东盟国家中和美国签有安全保障协议的国家并不少。如果和中国签订“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些国家就不能再和美国配合在南海问题上牵制中国了。
中国总理的第二把火目的更加明确,那就是邀请东盟国家的国防部长适时访华。“完善中国-东盟防长会议机制”。对这个提议,东盟国家没有立即回答,停留在了“注意到”中方倡议的阶段。
不仅是东盟,一般而言,任何国家的军方对外都会比较强硬。因为他们负有守卫领土和领海的职责,所以自然应该强硬。通过定期的防长会议机制,直接做各国对华强硬派的工作,中国的打算大概在此吧。
中国这一提议的背景还有美国。美国已经在探寻各国对在夏威夷召开美国-东盟防长会议的意向。奥巴马虽然缺席了东亚峰会,但是即便在美国政府停摆危机之中,在亚太地区,围绕海洋秩序而展开的主权争夺,却变得越来越激烈了。
本为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秋田浩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