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2日下午6点,欢庆与沮丧同时降临在德国首都柏林。在德国联邦议会(众议院)选举投票结束的同时,各家媒体就报道了在投票站出口处进行的调查结果,今后4年各党的命运由此揭开。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欧洲危机的背景下以稳定局势为武器实现了连任。这一历史性的选举结果鲜明描绘出了德国政治的盛衰荣枯。
|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22日的德国大选中取得胜利,在CDU总部手拿花束笑容满面(AP) |
“喔……”,人们发出了犹如足球场进球时的欢呼声。在默克尔所属的基督教民主联盟(简称CDU、基民盟)总部康拉德·阿登纳大厦,当看到显示基民盟及其同盟党派基督教社会联盟(CSU)的共计得票率接近42%的电视报道后,聚集在此的该党党员爆发出欢呼。此次得票率甚至高于上次的2009年,时隔约20年首次超过40%,这一得票率可以说高的让人出乎意料。
此次与其说是政党的胜利,不如说是在欧元危机中巧妙地保护了德国国家利益的默克尔个人的压倒性胜利。在结果公布后约40分钟,默克尔在“ANGIE”(取自其名字“Angela”)的连呼声中登上舞台,笑容满面地表示这是“非常精彩的结果”。她在向选民、支持者以及党员表示了谢意之后,面带羞涩地表示,“还要感谢站在这里的我的丈夫”。
在整个公布投票结果期间,每当传出获得单独过半数席位的预测,在基民盟总部宴会会场,喝着啤酒和白葡萄酒的人们便会响起欢声。在最终结果公布之后,虽然得票率略低于预想的过半数,但人们的热情和兴奋却到夜深也未平静。
此次选举宣告了默克尔第3任期,也可以说“默克尔时代”的到来。在几乎是一枝独秀的胜利背后,也有不得不面对严峻现实的失败者。这也折射出德国政治的“地壳变动”之剧烈。
选举中的最大意外是,自第2次世界大战后原西德建国以来,一直作为中间势力核心的前执政党自由民主党(FDP)的陨落。其得票率从曾创历史高点的14.6%跌至4.8%,甚至低于能获得议会议席的5%,首次在德国联邦议会失去了议席。
以被称为“经济奇迹”的战后德国高度增长期为中心,自由民主党曾一直与保守派基民盟以及社会民主党(SPD)组建联合政权,并曾握有经济部长和外交部长的职位,在德国政治中发挥着维持平衡的作用。但由于其提出的减税等上次选举的竞选纲领大部分被联合执政伙伴默克尔所忽视,结果支持率锐减,而党内人事换届调整也以失败而告终。“我将承担这个责任”。2年前,当时年仅38岁年就受命重振自由民主党、但未能完成这一重任的该党党首罗斯勒带领垂头丧气的其他党干部表示了辞意。而年仅34岁、更加年轻的前党干事长林德纳23日宣布将参与竞争下一任党首职位。
与大型政党划清界限的中坚政党也陷入了苦战。特别是作为环境政党、1998~2005年曾是联合执政党的绿党的衰落。2011年,在日本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之后,该党支持率曾一度达到百分之十以上,但竞选纲领涉及到的增税等其本来特色以外的主张产生了消极影响,在22日的选举中,得票率仅为8.4%。甚至落后于以前东德为主要基地的左派政党。该党23日也表示,将在11月底提前改选党领导层。
另有一部分认为无论是大型政党还是坚持中间路线和重视环境的政党都无法满足其期待,并深感失望的选民。他们的选票被认为流向了对现在的欧元区单一货币体制持批判态度的新政党“德国的另一个选择(AfD)”。“基民盟已经不再保守。而大联合也难以期待。为了维护民主主义,我选择了AfD”。在设在柏林大量移民聚居地区的投票站,一位名叫克里斯汀的选民讲述了为表示抗议而投票给AfD的心境。“在选战结束阶段,AfD迅速扩大了支持率”,舆论调查机构相关人士吃惊地表示,该党支持率达到4.7%,接近可以在议会获得席位的5%。该党党首卢克表示“心情非常复杂”,显示出了其对支持率迅速扩大的喜悦以及未能获得联邦议会席位的懊悔。
在得票率方面大幅落后的最大在野党、社会民主党也面临艰难的选择,那就是是否再次加入默克尔阵营已经开始讨论的联合政权。作为总理候选人参加选举的前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表示,“球已经被摆在了默克尔那边的球场”,其没有明确表示是否会为组建稳定政权而参加联合政府。在2005年的选举中,社会民主党曾在最后阶段奋起直追,最后与默克尔所属的基民盟的得票率仅差1%,从而获得了接近对等的强大谈判能力。而在此次,很有可能只能成为默克尔的“次要或作伙伴”,也就是说,很可能成为发言权较低的联合对象。
在悲欢交加的局面下,在已站稳脚跟的默克尔的下一届政权背后,德国的选战反映出的是前景模糊的政治环境。在明年的欧洲议会选举之前,反欧元势力AfD是否将扩大影响力等,此次选举还蕴含了对区域内其他国家政局造成影响的要素。随着联合政权的组建,其背后的中小政党的动向也值得关注。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菅野干雄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