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股市创新高是起点
2024/02/22
小平龙四郎:日经平均指数34年来首次刷新1989年12月底创下的历史最高点38915.87点。在被称为“失去”的几十年岁月里,日本企业的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又有哪些方面没有改变呢?指数超过经济泡沫期,预示着变革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日本证券交易所的情况在泡沫经济崩溃后发生了巨大变化(右边为泡沫经济时期的交易大厅) |
下面这句话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经营者自身要提高对ROI(投资回报率)和资本成本的认识,同时企业要有效利用股东投资的资本,把提高ROE(净资产收益率)和DOE(股东权益股息率)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将其视为经营的原则,这一点非常重要”。
答案是1993年7月名为“日本证券团体协议会”的证券行业智库发布的《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的应有姿态》(摘自1993年7月15日的《日经金融新闻》)。在任何人都能看出股价低迷的时期,提出了活跃资本市场的建议。这与去年以来东京证券交易所要求企业“在经营上重视资本成本和股价”的内容竟然惊人的相似。
30多年的岁月过去后再次出现的建议和要求,强有力地证明了要求日本的企业和市场解决的课题一直没有改变。那就是实现与股东面对面对话的经营。
日本市场是一个遵循最基本的资本原则,公平的交易场所。这就是此次股价创出最高纪录的含义。那么,为什么市场的声音现在会被听到呢?
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在日本股票市场上发生戏剧性变化的是股东构成。1990年度银行、生命保险与损害保险公司在股东中的占比共计达到31%,2022年度则骤减至6%。实业企业的占比也从30%减少到19%。这是相互持股逐渐取消带来的结果。但外国人的占比则从4%猛增到了30%。
“日本股份”的大股东成员发生变化,迫使日本固有的会计和公司治理体制做出调整,包括潜在收益经营、单独结算以及仅由土生土长的男性组成的董事会等。在按合并财报计算的市值会计以及引入外部视角的经营改革扩大的过程中,日本经历了山一证券破产等诸多考验。
有“GDP(国内生产总值)企业”之称、与日本经济沉浮共命运的日立制作所的转变也是离开股东无从谈起。该公司的外国股东占比到2023年9月由1990年3月的10%猛增至48%。并且,基本看不到过去曾经排在大股东前列的日本金融机构的名字。
日立制作所之所以将20多家上市子公司归零,坚决执行转向社会创新业务等的改革,是源于与股东的对话。日立制作所会长东原敏昭在著作中写道,对综合性企业市场估值低的“集团化折价(conglomerate discount)”被投资者批评的反省促进了改革。
企业推进这种改革的结果是股价刷新最高纪录。但是,旨在提高企业价值的改革的竞争由此开始。现在只是起跑线。
代表资本有效利用度的ROE达不到资本成本的企业还很多。企业不得不致力于脱碳等社会课题。日本银行(央行)今后如何处理在股价下跌过程中购买的上市投资信托(ETF)这个问题也不能永远回避。
去年以来的日本股价上涨也受益于中国资金转移的推动。要承接从中国流出的资金而推进改革的亚洲各国的动向也不容忽视。
2月19日,在韩国首尔,延世大学的兼职教授李南雨(Lee Nam woo)在投资会议上强调:“我国证券交易所也应该像日本东证一样发挥市场改革的强烈影响力”。克服被称作“韩国折价(Korea Discount)”的股价万年低迷状态是韩国市场相关人士的强烈愿望。
以日本股价创新高为契机,亚洲将吹响市场间竞争的号角。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小平龙四郎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